二戰結束70年,北京舉行閱兵,台灣邀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杜魯門與艾森豪後人訪台,中方積極爭取二戰抗日勝利話語權,不過中華民國抗日與美中攜手的史實,未因歲月流逝而被淡忘。
美國之音7日特別播出紀錄片「穿越1945」,全片走訪台北、北京與華府等地,採訪參戰老兵與歷史研究者,並使用美國的珍貴影像,探討美中關係變化。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在片中說,「現在看來,中華民國的確是被遺忘的盟友,不過戰時並非如此,美國當時的想法或許認為中國這個盟友並沒有達到期望。」
沈呂巡說,「羅斯福當時幫助中國,當然有他的動機。他希望中國在戰後成為一股穩定的力量,基本上美國對中國是非常同情的,出於一種真誠的同情。」
對於二戰中國戰區的對全球局勢貢獻,卜睿哲說,美國當時認為中國可以在戰場上貢獻更多,也許並沒有考慮到國民政府在戰爭中面臨的艱難處境。
沈呂巡分析,後來美國可能把蘇聯戰場盟軍發展跟中國戰場的發展作比較。中國的確落後蘇聯抵抗德國的成果。但中華民國消極的貢獻是牽制幾乎百萬日軍,這些日軍如果送到南洋戰場,美軍子弟不知道要死多少。
紀錄片採訪年邁的前飛虎隊員陳鴻銓與李其深來到台灣,及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等歷史見證者。
報導同時引用總統馬英九在七七抗戰紀念活動的談話,馬總統說,「絕大部分的戰役都是由我們國軍所從事的,最近看到的一些大陸報導又在強調抗戰是中共領導的,這一點我們是沒有辦法接受的。」
卜睿哲認為,中共說他們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是言過其實,他們的確參與一些戰役,但是學術界的共識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貢獻比中共大得多,別忘了最終還是美國擊敗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