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底到訪華府,首先前往位於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二次大戰紀念碑,向二戰死亡的美軍致意,刻印在紀念碑上的名字,許多死於日本軍人之手。
1941年12月7日,日軍轟炸夏威夷珍珠港,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Roosevelt)隔天宣布對日作戰,11日再向德國與義大利宣戰,美國全面投入二戰,但不改重歐輕亞的立場。
美軍在二戰中傷亡約百萬,約40萬名軍人死亡,本土未受攻擊,未有平民傷亡;20世紀的兩場大戰戰場皆未觸及美國本土,1945年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主導國際秩序。
二戰結束70年後,安倍站在小羅斯福要求國會同意對日宣戰的相同講台上說,「歷史是嚴酷的,已發生的無法挽回,在此向美國於二戰中失去的魂魄,致上深切敬意與永恆悼念。」
基於區域平衡,二戰死對頭美國與日本,如今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美國需要強大的日本作為聯盟,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擴大日本自衛隊任務範圍,美方強化確認日本對釣魚台的管理權。
美國外交政策從不脫國內局勢變化的連動影響,小羅斯福1945年4月逝世後,杜魯門總統(Harry Truman)面臨國內不滿二戰死傷,需盡速結束太平洋戰爭,避免涉入國共內戰,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內外協調國共戰役,導致中共勢力擴大。
美日關係同樣因美國外交方針移轉起伏,前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聯中制俄,當時日本圍堵共產勢力的重要性大幅降低,如今美國策略走向「聯日制中」,日本在美國全球安全架構中的地位提升。
已故中國研究學者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曾分析,當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震撼」改變美國二戰後維繫亞洲安全的基本架構,中國大陸成了對抗蘇聯的盟友,日本在過程中形同遭背棄,美國「調整」盟友,看來像「善變的巨人」,但損害的是信賴、正直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