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網傳柴靜報導被撤 怕兩會失焦

中央社/ 2015.03.03 00:00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3日電)大陸央視前主持人柴靜發表「穹頂之下」紀錄片後,傳出新華社撤下相關報導。一篇在微信廣為流傳的評論直指,撤稿原因是「兩會階段,焦點只能有一個,絕不能落在別的事情上」。

這篇以「柴靜連夜被削的真實原因」為題、署名「編委匯政委」的微信文章,2日晚間起在微信圈被迅速轉發,獲得不少關注。在微信及微博上,「柴靜被削」因此成為熱搜詞。

這篇文章說,1日傍晚,封殺「穹頂之下」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主要指向網路和新媒體,要求「撤到非重要的位置」。一開始,很多人並不相信,認為「毫無理由」。

文章指出,直到2日零時,「新華社將自己發出的代表委員熱議『穹頂之下』、環保部長給柴靜發短信(簡訊)等稿件悉數撤掉,提請各家媒體不要使用」,人們才清醒過來,「柴靜真的被削了,而且是連夜」。

文章直指,柴靜的「穹頂之下」太過強大,至少有2億次的點閱量,這還不包括相互轉發和口耳傳播的數量,代表紀錄片發表後的48小時內,每3個大陸網友就有1個人在看,其中包括剛抵達北京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這篇文章提到,對於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全國人大)來說,這是「有史以來從未遇見過的會前輿情」。按照近年來宣傳部門工作思維看,「兩會階段,焦點只能有一個,絕不能落在別的事情上」。

但因為「穹頂之下」群眾基礎太過強大,「全面拿掉已經不現實」,也只能用「削」來保證,「讓她變細、變小」。

文章說,柴靜的「穹頂之下」觸碰的是「負面問題」,讓一個負面問題始終占據輿論陣地並持續發酵,完全不符合「主流思維」;在「兩會」即將開幕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實現小康、代表委員全身心參政議政將寫滿各家報紙的版面,「這才是主流價值觀」。

文章還指出,柴靜被削是「權力的慣性使然」,也是一直以來權力「從未掩藏過的傲慢的凸顯」,這恐怕才是柴靜被削的最真實原因。

不過,從台灣檢索新華社歷史稿件可發現,新華社1日刊發題為「柴靜影片引起中國新一波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的報導仍存在,新華社也未發出撤稿通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