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今天入祠儀式肅穆莊嚴,包括志願者在內的人士抬著1.5公尺高、40公斤重,用花梨木製作的靈位安放祠內,靈位上寫著「仁安羌大捷202位陣亡將士」及緬甸語「仁安羌」。
今天也是抗戰76週年紀念日。
中國遠征軍新一軍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兒子劉偉民表示,由於仁安羌大捷的陣亡將士大部分是湖南人,靈位安放在衡陽南嶽忠烈祠可謂葉落歸根。
當年新一軍赴緬甸與日軍作戰,駐紮在曼德勒,新38師113團趕到仁安羌,救出被日軍圍困的7000多名英國士兵、美國傳教士和記者,本身犧牲了200多人,是著名的「仁安羌大捷」。
今年1月,重慶公益組織「中國遠征軍網」發起,兩岸華人共建「仁安羌大捷紀念碑」在緬甸仁安羌落成,紀念碑就建在當年戰況最激烈、犧牲最慘重的501高地。
劉偉民表示,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骨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和供奉。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和對歷史「認識深化」,很多志願者以及遠征軍後人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一些墓地得到修繕,紀念碑也重建。
「中國遠征軍網」主編舒宏艦表示,目前在大陸能夠找到在世遠征軍將士有5、600人,已屆耄耋之年。
大陸民政部近日重申,符合條件的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優先優惠進入敬老院、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