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你不知道的食物銀行學問多

中央社/ 2014.08.30 00:00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0日電)只要下大雨,麵包就會滯銷;中元普渡後,最怕白米多到長蟲,食物銀行處理民間捐贈物資,有很多意外發現,還有很多想不到的技術細節。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劉宜中指出,大雨後的隔天一早,就會收到麵包店送來前晚賣剩的麵包,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雨天出門不方便,香噴噴的下午出爐麵包,到了晚上還賣不完。

南機場臻佶祥食物是全台第一家社區型的食物銀行,南機場社區里長方荷生碰到的情況是中元普渡後,收到大批捐贈白米,沒有真空包裝的袋裝白米,放一陣子就會發霉長蟲,志工頂著烈日曝曬白米,深怕浪費大家的愛心。

每當逢年過節,各家食物銀行都會收到捐來的應景食品,最近中秋節將屆,就會分送給需要舉辦秋節活動的社福機構,畢竟月餅不能當飯吃,要在保存期限內趕快處理,因此除了常年收到的白米、麵條等主食,食物銀行很歡迎罐頭、乾糧。

食物資源要惜福,可是好心人捐來生鮮食品,該怎麼辦?整批的冷藏蛋糕容易處理,生肉可就麻煩了;有時會令劉宜中想要找餐飲學校師生合作,把生鮮食品變成易於保存的調理食品,免得壞掉。

曾有肉品業者捐贈冷藏鮮肉,食物銀行工作人員設法找到願意配合的食品加工業者,還租用低溫冷藏貨車,把生肉送去做成調理包,方便獨居老人用熱水浸泡、用電鍋隔水加熱,開封即食。

劉宜中說,全民食物銀行將食物分送給328個社福機構,據他所知,有宗教團體、神職人員到菜市場蒐集賣不完、賣相差的蔬果,處理剔除爛菜爛葉後,自行開車送進深山部落學校,讓沒錢的孩子有菜有飯可吃。

劉宜中在這個領域有將近20年的經驗,見證了團體及個人捐贈食物蔚為風氣,過去1年,台灣全民食物銀行處理100公噸以上、價值新台幣2000多萬元的食物,今年1到7月,就處理分配了100公噸的食物,擴大備用倉儲。

這不算多,劉宜中曾經前往美國休士頓參訪,看到一家社區型的食物銀行規模比好市多量販店還大,貨櫃、低溫冷凍車進進出出,志工陣容龐大且組織嚴謹,架上的生鮮食物、加工食品應有盡有。

食物不會自己長腳跑到餓肚子、有需要的人家餐桌上,食物銀行在蒐集、協調、分配、倉儲管理、運送等過程,有很多細節有考慮,例如:被撞凹的瑕疵罐頭在什麼程度仍可食用?收到即期、過期食品怎麼處理?怎樣確保吃到受贈食品的人能吃得安全、安心?如果考慮不周全,很可能讓行善美事變了調。

有些問題牽涉到法律,劉宜中說,企業捐錢給政府機構可100%抵稅,捐給社福團體只能抵20%,政府委託社福團體承辦食物銀行,受理公司行號捐贈食物而非現金,該如何抵稅,真要請教稅法專家才能解決。萬一食物銀行的食物讓人吃出問題,又該如何處理,也不是「贈與可免責」就能輕易解決。

曾經有一次,貨車在全民食物銀行裝卸貨,劉宜中目睹到有位街友在大門口翻垃圾箱,找到食物當場吃喝,這個場景讓劉宜中體悟到,國內的食物銀行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