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基因解密 突破幹細胞安全性

中央社/ 2013.09.30 00:00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30日電)榮陽團隊今天發表幹細胞研究重大突破,耗時五年找到關鍵基因「Parp1」,取代會引發癌化基因,提高安全性,研究登上國際。

榮陽團隊由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大學組成。

台北榮總教研部醫師、陽明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邱士華表示,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山中伸彌發明「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iPSC是透過皮膚、血液獲得自己的「類胚胎幹細胞」,不過山中伸彌所使用的基因c-myc有引發癌化與腫瘤疑慮。

邱士華的研究團隊為尋找替代基因,耗時5年,自2萬多個蛋白質中找到關鍵基因「Parp1」,Parp1可成功取代細胞重新編譯中所需要的c-myc與Klf-4基因,解決可能引發癌化與腫瘤疑慮,也提高iPSC在再生醫學的成功率、安全性及應用在臨床細胞治療的可行性。

邱士華的研究發現與成果已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目前已申請世界多國專利,此外,也獲得山中伸彌來函肯定。

邱士華說,研究發現將可應用於未來藥物篩選、新藥開發等,對心臟病患,iPSC可分化為「心肌細胞」;對遺傳性視網膜患,iPSC可分化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來嘗試給藥,幫助藥物篩選,患者不用「神農嚐百草」就能找到個人最佳治療方法。

他說,未來可應用在藥物篩選、新藥開發,致病機制。例如心臟疾病患者,將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遺傳性視網膜患者,可分化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幫助藥物篩選,讓患者免於「神農嚐百草」便可找到個人最佳治療方法,未來客製化個人醫療不是夢。

他說,日本將在明年展開人體臨床試驗,將iPSC培養成視網膜幹細胞進行移植,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估計2到3年可確認安全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