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姓患者指出,他的右小腿在半年多前顏色逐漸變黑,由於沒有受傷,皮膚卻無緣無故潰爛,後來潰瘍愈變愈大,讓他驚覺不對,才到診所求診。
他說,由於治療好久都未見起色,於是不斷換診所,但病情卻一直沒有改善,最後聽說有可能是血液循環的問題,因此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求診。
嘉基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建彰表示,羅姓患者是「鬱血性皮膚炎合併潰瘍」(或稱「靜脈性潰瘍」),這種潰瘍是由於長期腿部靜脈壓過高所引起。
他說,患者因小腿與足部有「脂化硬皮症」,由於皮膚會乾癢,經常不自覺地抓癢,導致微小傷口產生,由於血液回流不順暢,傷口逐漸擴大而變成慢性潰瘍。
陳建彰指出,許多人對靜脈曲張不太在意,認為那只是美觀的問題,其實靜脈曲張的出現代表腿部的靜脈壓力已有過高現象,症狀包括小腿腫脹、站力時容易酸麻疲憊、局部刺痛、灼熱感、夜間睡眠腿部抽筋等。
他說,最嚴重的靜脈性潰瘍,須找出靜脈高壓的來源加以手術或雷射治療,並配合正確的傷口照護方式才能痊癒。羅姓患者以微創雷射手術治療,50天後已經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