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產業論壇今天進行第二天議程,討論「國機國造-從高教機自研自製到發展下一代戰機的路徑」,包括國防部資源規畫司科技處處長游玉堂、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杲中興、漢翔副總經理林南助、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等發表看法。
國機國造政策確立,新一代高教機預算已於日前立法院通過明年5億元預算凍結1億,高教機案將由中科院主導,漢翔生產製造。
林南助表示,航太產業是高度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少量多樣、低能源消耗、少公共危害、高附加價值及產業關聯性大的產業。但因產量需求少,研發費用高,測試認證投入多,民間廠商意願降低。世界各國多將航太科技及產業體系視為「戰略性工業」,設立專責開發機構,以國家的力量實質且長期支持發展。
游玉堂認為,國機國造牽涉從研發設計、製造、測試驗證、後勤支援等一路的支持。雖然是一條漫長路,但一定要在國內生根,不單是自主研發的問題,更是民間產業、科研單位、人才培育、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的重要根基。
游玉堂指出,要做到國機國造,先從可獲得的品項不需要花大成本自製做起,初期容許組件外購,但必須同步進行關鍵組件研發;其次,國機國造須要的是適合遠距作戰需求的載台,而非追求戰鬥機纏鬥性能;最重要的是政府投資研發,技轉國內廠商共享,以長期需求帶動人才培育,能量留在國內。
游玉堂說,在台灣研發製造高級教練機,不需重新研發,只有設計費,但已包含在686億元的總預算內;同時早年經國號戰機IDF的研發人才仍在中科院服務,平均年齡50餘歲,近年引進新血2000人,可藉新式高教機研製案技術傳承,為研發下一代戰機做好準備。
游玉堂強調,新式高教機並非攻擊機,自行研發的組件不是輸出管制項目;事實上台灣早已具備航電系統、發動機及關鍵系統整合的完整自主研製能力,廣泛應用於騰雲等無人飛機,及天劍、雄風、天弓等飛彈系統上。
他說,政府應藉由國機國造輔導散布在航空產業內優質的產品和技術申請研發補助,協助產業往系統件、核心、全系統整合或品牌等高價值方向發展;而且要加速前進,因為今天不做,能量流失後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