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灣發生兩樁新聞上的大事,一是著名詩人余光中公開力挺馬英九總統,針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馬是bumbler強作解人,另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發表親筆聲明,支持學生在行政院前抗議媒體併購案。這都是和台灣當前政治及民主前途有關的議題,我不能默爾,儘管前者曾經是我的業師,和後者的關係亦介乎師友之間。 先說余光中先生,他把bumbler一字從老子的「大巧若拙」意義解釋,說是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恐怕至少是「過度解釋」了。翻遍了字典,也找不出bumbler的正面定義,所以此字絕非讚美之詞,何況作者在前面還加了個ineffectual(軟弱無能)的字眼,其意甚明,怎麼會是「大巧若拙」呢?我想最好的辦法是馬英九好好的反省,如果他的行事作風,確實予人bumbler的感受,就自己吞下去吧。 只是馬是自戀狂,要他承認自己是bumbler,比登天都難。可是他同時遭台獨份子謾罵、丟鞋子,卻似乎甘之若飴,此人真是不可救藥。更怪的是在場的安全人員,居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要是在美國,保護總統安全的特勤人員,立即會把這些暴徒當場逮捕,控以危害總統人身安全和妨害公共秩序罪,台灣的民主自由竟是任何人都可為所欲為,這和無法無天的叢林有何不同? 在美國,最著名的bumbler總統是福特,這位繼尼克森之後的白宮主人雖然身軀高大,還曾一度是美式足球健將,卻行動笨拙,經常跌跌撞撞,不是失足跌倒就是碰到飛機的座艙,加上他和卡特在作競選辯論時,居然說波蘭從不曾被蘇聯控制,一時輿論為之譁然,遂送了個bumbler的封號給他。始作俑者是採訪白宮的Time-Life記者奧斯本,可是福特很有風度,並不因此銜恨記者,也不怎麼放在心上,所以他身後被認為是近代美國最誠懇和可敬的總統。 至於余英時先生支持台灣學生抗議媒體併購案,可說是完全出於對中共「謀台之心不死」的隱憂,其出發點是好的,可惜由於他的學術地位和在海峽兩岸動見觀瞻的影響力,以致被台獨媒體大肆宣傳利用,不能不說是種遺憾。睿智如余先生者,對於這一情形當然瞭若指掌,因此他和台獨清楚的劃清界線,斷然表示他和台灣的現實政治沒有任何關係,也無任何興趣,他所關注的是台灣民主的前途和台灣將來不淪於中共統治之下。事實上,早在李登輝主政時,就想拉攏余英時,有意請他當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但被婉拒,如果他真想走政治路線,恐怕早已當上院長了,但他從來無意於此。 中時蔡衍明寫給余英時的公開信,余先生說看到了,但不會回應,就像楊振寧寫信給他說「恐怕英時兄對我有所誤會」不回應一樣。不過余夫人陳淑平也看過信,說是寫得不錯,不知出自何人手筆。 余英時先生接到我的電話時,先自我解嘲的笑說,「我又闖了個禍」,但聲稱到此為止,下不為例。聽其弦外之音,似乎是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國昌給他找的麻煩,但他並不以為意,而且是他一貫支持自由民主所應付出的小小代價。看起來,這只是茶壺裡的風暴。 余光中和余英時都是國寶級的人物,他們是台灣足以傲世的資產,我們必須珍之惜之,不能像馬英九那樣,為了個bumbler的字,就專程南下拜訪余先生,讓詩人在情不可卻的狀況下,說了些言過其實的話,這實在有點陷余老於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