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兩度拒絕接管琉球 蔣介石懊悔不已

中時電子報/本報訊 2012.09.07 00:00
也是運氣,我們湖北籍的大家長陶希聖是總統府文宣指導小組召集人,是文化界核心的核心。我請家父劉鄂公小心地問一下,琉球問題犯何大忌?結果得來的消息,帶來更多的疑問,使我更瘋狂地陷入尋找答案的一年,直到我一九七○年九月二日踏上釣魚台才告一段落。

家父轉述陶公的話,是先從王寵惠說起,因為他是參加開羅會議的國際法專家。他在開羅會議最後一天即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廿七日要離開埃及前,蔣介石特別個別交代,有關羅斯福要將琉球交給我們,而我們又拒絕的事,只有少數人知道,王是其中之一,千萬不要外傳。結果消息還是漏出來了,現在已知是美方有意的手筆(見美國務院FRCU1943FRUS Cairo conference detail )。

回到重慶,王被國民政府高層人問急了,不得不承認。但他強調委員長很懊悔,希望大家不要再提了。陶公那時在座,親聞此事。陶公並很小聲對家父說,現在又發現「黑金」,地理位置又和台灣這麼近,當時給你又不要,還有更多的證據證明中、美、英、蘇,四國中,只有我們最老實,沒有擴張領土,怎麼不後悔。所以提到琉球歸還給日本,並見報告之天下,怎麼不是大忌。

家父在轉述陶公的話後,馬上嚴厲制止我不要胡鬧,否則我和他有同進警總的危險。我那會聽他的,回過頭就鑽進張其昀所作的開羅會議實記中,去尋找蔣拒琉球的經過原因。

尋找歷史真相 鑽進回憶錄裡神遊

當年想從這些官方資料,找歷史的真相,真是椽木求魚。其他在採訪人物中想弄點真相,更是困難,知道的不講,不知道的亂講。但天無絕人之路,幸好有美國新聞處,從那裏我看到很多中華民國看不到的資料。於是整整將近半年,每天下午就和王寵惠、杜建時、楊宣誠、張其昀等人的回憶錄神遊,再不然就和New York Times的Drew Middleton,或 FDR and Harry Hopkins 回憶錄打交道,其他如Cairo declaration中文、英文,日夜都在我腦中游盪。結果每天下午的採訪會議都沒有出席,報社開始講話了,時間一久,於是汪祖貽以副總編輯採訪主任身分,下了「約談」指令。

記得那是一九七○年三月某日的下午三點,他在大理街編輯部和我見面。這時我當然暪不下去了,只有全盤托出,並把近六個月資料翻閱的結果也作詳細的說明:

開羅會議對蔣介石而言,是有得有失的。得的部分可從他在胡佛研究所的日記中記載甚明:

他在開羅會議後「上周反省錄」是這麼寫的:「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島已經失去五十年和十二年之領土,而能獲得英美共同聲明歸還我國,而且還承認朝鮮于戰後獨立自由,此何等大事,此何等提案,何等希望,而今竟能發表於三國共同聲明之中,實為古今中外未曾有之外交成功也。」得的部分很明顯了,不必深論。

失的地方除在會議中和英相邱吉爾結上梁子之外,最明顯的就是Ryukyu island琉球問題上,沒有掌握先機。因為蔣兩次拒絕羅斯福的建議,由中國接管琉球。現抄錄他在開羅會議前後的日記兩則:

十一月十五日出發前的日記:「琉球和台灣在我國歷史上地位不同,而以琉球為一王國,其地位與朝鮮一樣,故此次提案對琉球問題決不提。」

另十一月廿五日,這是會議期間:「七時半應羅總統之宴,直談到深夜十一時后辭去,尚未談完約明日再談,要旨是:(一)日本未來國體問題……(二)談領土問題……惟琉球問題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則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由美國共管比為我專有為妥也。」

羅斯福的建議 是陷阱還是試探?

其實開羅會議這七天中,有很多情報情況正在發展中。首先是美國知道中國亳無琉球方案,準備擱置議題,有人認為這大概是放在蔣介石身邊的細胞─史迪威發生作用了。

另外美國參謀長聯席會在此前一月公布JSC570/40報告,指明琉球群島的戰略地位重要,其後又公布JSC570/50報告,建議和小笠原群島一齊託管。

然後開羅宣言定稿,將於十二月一日公布,其中明確地聲明「中、美、英三國絕不為己圖利,亦無擴張領土的意思」。但馬上好戲就出場了。羅斯福建議蔣介石拿下琉球,以他在會議中對中國的多方照顧來看,是誠意或是……,很難猜測,不敢言。但蔣如答應的話,則成為違反宣言的第一人,這不是陷阱,最起碼應是試探吧?

所以蔣拖羅斯福一齊下水,共同託管,要美國「安心」雖不是最好,也應及格,倘若蔣充諾,接管琉球,以美國那種機關算盡的本領,真會拱手相讓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再看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守台灣,蔣介石在國際上已成小角色,國微言輕,已無權共管。果然在宣言公布沒幾年,蘇聯硬拿下日本北四島,英國霸著香港、九龍不放,美國也於一九六一年向聯合國立案,正式接管北緯卅一度以南從九州到台灣之諸島,其中包括今日爭議的釣魚台。而我們老實地奉行開羅宣言,結果屈居海隅一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