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歷史課本 去台灣化? 張亞中:沒那麼大本事

中時電子報/林志成/台北報導、陳文信/台北報導 2012.06.12 00:00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指控教育部安排統派學者進入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意圖「去台灣化」。教育部昨表示,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有十三人,採共識決,不是單一委員可以左右。被點名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說:「如果我講的沒道理,不可能成為會議共識。」

張亞中長期研究國際關係、兩岸關係及中國近代史,五月份以學者身分新加入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他說:「委員會採共識決,我沒那麼大本事一人就可主導會議決定。」

張亞中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我國名稱是「中華民國」,台灣只是地理名詞。對外關係上,當然要用中華民國、不用台灣,以免貶低自己國格。譬如俗稱的「西德」,他們在官方文件一定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不會有其他稱呼。因此教科書中,如涉及國家主權的用詞,應用「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

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小組委員、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表示,如果每個委員都堅持自己政治立場,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會一事無成。因此,當初在制訂高中歷史課綱時,就是回到中華民國憲法,教科書商如不依此原則編書,「會被我們修理」。

同樣是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說,教科書中涉及國家主權的用「中華民國」、地理名詞用「台灣」,這樣的使用原則並不會縮小我國主權、也沒有去台灣化的問題。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這次高中歷史科的審定委員有十三人,包括台灣史學者三名、中國史學者三名、世界史學者四名、現職高中教師三名,聘期為一年。今年五月時因為有一個委員請辭,所以新聘一學者遞補。

教育部九十四年公布「高級中學教科書審定委員會設置要點」,必修科目的審定委員有七至十三人,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是無給職,只有出席審定會議時有出席費。審定委員會採共識決,任何主張要超過一半以上的委員支持,才算有效。

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遭政治黑手介入?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昨抨擊,今年九月就要使用的歷史課本,教育部卻拖到現在還在討論規範,關鍵在於要完成馬政府「去台灣化」的史觀教育改造工程。她質疑,身為「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不具歷史專業,五月間卻突然受聘為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顯然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鄭麗君質疑,教育部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決議,課文敘及「台灣」時,應使用「中華民國」或「我國」;兩岸關係的章節若提及李、扁兩任總統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及「一邊一國論」時,必須一併論述馬英九總統的「一中各表」立場,這根本是以政治干預學術。

鄭麗君指出,除了規定用中華民國取代台灣、須提「一中各表」外,審定委員會還決議,課文敘述台灣文化時,要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例如提及台灣的「長濱文化」時,可說明該文化與中原的華夏文明有關;另外,凡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應改稱「中共」或「大陸」,令人懷疑是要迎合馬的「一國兩區」主張。

鄭麗君透露,據她了解,教育部原訂四月就須將相關規範告知出版商,但五月間教育部不尋常地密集開會,六月一日又再度開會,張亞中便在這次會議突然現身,空降成為審定委員之一,但審議委員是一年一聘,張的聘任有明顯的政治意圖。

她質疑,包括張亞中在內的兩岸統合學會會員,過去曾阻撓馬政府公告民進黨執政時教育部訂定的九八學年國文及歷史課綱,後來又想將每十年修改一次的高中課綱從一○九年提前到一○五年實施,以全新課綱架構一舉完成教科書「去台灣化」的工程,如今政府讓張亞中堂而皇之進入審定委員會,其意圖昭然若揭。鄭麗君要求,教育部必須立即排除干預歷史教科書的政治黑手,還給教科書審定一個乾淨、自由的學術環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