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文學批評先驅 顏元叔上月病逝

中時電子報/林欣誼 2013.01.04 00:00
  台灣文學批評界先驅、英語教育改革者顏元叔,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廿六日因肝癌逝世,享壽八十歲。他所就讀與執教的母校台大外文系將為他籌辦追思會,時間地點尚未公布。   顏元叔為台灣引進「新批評」理論的旗手,他受過嚴謹的西方文學訓練,在台灣學院與評論界發揮影響力,除了改革大學內的英美文學教育系統,更以其銳氣十足的狂飆筆鋒,在一九七○年代樹立地位,著有《文學批評散論》、《文學的史與評》等論述。七○年代末他漸淡出評論界,寫作《人間煙火》、《台北狂想曲》等十多部散文集,並投入編撰英語、英漢辭典,為台灣扎下英語教育的深根。   顏元叔一九三三年出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台,台大外文系畢業後,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一九六○年代他出任台大外文系系主任,與當時任文學院院長的朱立民,大刀闊斧改革外文系的教學系統與課程,被稱為「朱顏改」;此外還籌辦第一屆比較文學會議,創辦《英文報章雜誌助讀月刊》、《中外文學》月刊等。   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表示:「顏元叔對台灣文學的最大衝擊,莫過於有計畫地引介『新批評』的實踐到國內。」援引自西方的「新批評法」在台灣的開枝散葉,剛好印證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起與成熟,其理論強調從作品的內在結構、文字與技巧等文本去分析,要求精品細讀。   七○年代時,顏元叔除了在校內引進西方新批評理論,也把這套理論應用在對台灣當代小說、現代詩、甚至古典詩的評論,雖將新批評推上主流地位,也引來莫大爭議。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曾撰文指出:「顏元叔評論聲勢的挫敗,真正的致命傷是對古典詩詮釋的明顯失誤。」   顏元叔的論調曾遭致葉嘉瑩、夏志清、徐復觀等學者的批評,最著名的為他在一九七六年與知名評論家夏志清的筆戰,顏元叔以「印象主義的復辟」批評夏志清論述錢鍾書的文章,夏志清則反駁顏著作中的翻譯錯誤,以及對新批評的反省等等。   張瑞芬指出,顏元叔所代表的台北學院派觀點,與當時以吳濁流創辦的《台灣文藝》為主的鄉土視角、緊扣作品與時代背景的評論恰好相反,而夏、顏論戰後,在海外的夏志清知名度陡增,尤其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譯本一九七九年在台出版後,七○年代的「顏元叔現象」便被延續至八○年代的「夏志清現象」所取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