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機車騎士,您會煞車嗎?

工商消息/ 2013.11.25 00:00
臺灣每年機車交通事故死亡與受傷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其原因至少包括了機車騎乘技巧不足、考照制度不完善、騎士不遵守交通法規、車速過快等等,不僅原因多樣化且相互影響,相當複雜。然而,最基本的一個問題,機車騎士是否都具備了良好的機車騎乘技巧?更具體來說,機車騎士是否都能注意車前狀況而善用機車的前後輪煞車?本文提出一項最基本的騎車技能:「學習善用機車前後輪的煞車」,提供所有機車騎士參考。   機車車輪煞車設計,最常見的是「鼓式煞車」及「碟式煞車」兩種,在市面上大部分的輕型機車與普通重型機車,從最早的前後輪均為鼓式煞車,演變到當前多搭配「前碟後鼓」或「前後雙碟」的煞車方式。基本上,碟式煞車比傳統的鼓式煞車靈敏、有效,使用上必須特別謹慎。而且,除極少數車型外,機車的碟式煞車並不普遍的像汽車有為了防止煞車鎖死所設計的ABS系統(Anti-Lock Brake System),若沒有充分掌握機車的煞車效能及操作,兩輪機車很容易於道路行駛中發生失控、滑倒、甩尾、翻車等危險狀況,造成嚴重傷亡情形。 大家都知道,遇需要緊急煞車狀況,必須確實善用機車之前、後輪煞車,才能安全控制機車行止。若是僅使用前輪煞車,機車因前輪被固定鎖死,但機車還有向前的動能,通常造成翻車結果;若僅使用後輪煞車,則會造成後輪被固定鎖死,但機車動能仍繼續向前而造成甩尾的失控狀況。雖然坊間有很多教導使用前、後輪煞車系統的方法(例如前、後輪煞車力道分配),但不變的法則是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希望機車騎士可以在不鎖死任何一個輪胎的情況下,將車輛順利、安穩地減速(至停止)。換言之,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在不超出輪胎抓地力的範圍內,將車輛減速,因為一旦開始鎖死輪胎,車輛就會開始偏擺、失去平衡,必須透過放鬆煞車來回復原本的穩定性。   從所有機車的煞車設計來看,均為前重、後輕,表示前輪是主要的減速來源。原因在於當減速時,原本被後輪所承擔的車重因慣性作用會逐漸移到前輪,甚至最後完全轉移到前輪,而造成後輪浮舉的現象。因此前煞車被設計地讓前輪承受較大的減速力道,而後煞車基本上是輔助的角色。但這樣的煞車設計學理,我們機車騎士似乎沒有適當的被教育或學習風險認知。 借用一項「大型重型機車」(超過250cc以上之黃牌或紅牌機車)的考照項目「直線煞車」,作為提醒與勸告機車騎士務必學習如何善用前後輪煞車。前述考照項目之機車騎士必須在直線路段從1檔換至3檔,車速必須超過25公里/小時,於通過基準線後,要在停止線之前將車穩定停住。引用這項測驗的概念,很明顯的就是要機車騎士『務必』學習如何煞車!交通部於2012年發行了「騎乘機車安全學習手冊」,特別提醒: 1.一般煞車方式 先回油,讓引擎煞車發生作用,再同時使用前後輪煞車,逐漸加大煞車力直到車輛停止。另外,轉彎時煞車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車輛一定要在直行的狀態才能煞車,而且不可以將車輪鎖死,以免失控。 2.緊急煞車方式 應立即回油並同時用力使用前後煞車,一次完成煞車動作,但切記不可以用力過猛而鎖死輪胎,否則會摔車。 3.上坡與下坡路段煞車方式 乾燥路面或下坡路段,因為重心在前,要以前輪煞車為主、後輪為輔,前後輪煞車施力約7:3 或6:4。相反的,在上坡路段或潮溼路面,要以後輪煞車為主、前輪為輔,前後輪煞車施力約3:7 或4:6。 4.爆胎的因應方式 爆胎的時候絕對不可以緊急煞車,很容易失控,要先保持冷靜,鬆放油門,抓穩把手控制方向,然後慢慢把車停靠到路邊。 在此特別提醒所有的機車騎士,在面對:(1)特殊路況(如施工路段、路面破損等),(2)天候狀況(如暴雨、濃霧等),(3)地面濕滑、泥濘、有油漬、樹葉時,(4)道路之彎道,(5)通過標線(如行穿線、停止線等)時,(6)通過鐵路平交道時等狀況,機車騎士務必善用煞車以控制車速及安全通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