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外表樂觀的人卻有憂鬱,最重的病是因為你「不會憤怒」!心理諮詢師告訴你:為何習慣性的討好最可怕

良醫健康/ 劉娜 2024.05.17 09:00


心靈擺渡人劉娜在《與悲傷共處》書中以31個真實故事,為你解答「成長、愛情、婚姻、家庭」的困惑,陪你和過去和解,走出人生迷霧、迎接自主的未來!

娜姐:
我一歲時,爸爸出了工傷事故,已經不在了。身邊的人都要我懂事,不然媽媽也要走了。我五歲時,被媽媽帶著改嫁。第一個繼父脾氣暴躁,喝醉酒就愛打人,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看上他。
我十歲那年,他性侵了我,還威脅我不能告訴別人。我很不舒服,最終還是告訴媽媽,媽媽掙扎了好久,才和他離婚。這件事除了媽媽,至今都沒有人知道。我仍然記得離婚那天,他還把媽媽打了一頓,媽媽是頭上帶著傷牽著我離開他的。
我十四歲時,媽媽又改嫁了。
第二個繼父是個脾氣很好的人,對我和媽媽都好,雖然只開了一家小店,但人真的很善良。他不能生育,就把我當親生女兒看待,還培養我讀大學。
我讀大三時,媽媽得了乳腺癌。真是個不幸的消息。媽媽非常恐懼,常常半夜醒來大哭。雖然做了手術,繼父也盡心盡力照顧她,但病情惡化得太快,我大學畢業後一年,媽媽就走了。
哎呀,我都不願和別人說這些往事,總怕聽到的人太悲傷。說點開心的事吧。
二○一七年我大學畢業,如願考上了公務人員,也算上天眷顧。但是我的感情一直都很不順。我和大學時喜歡的男孩相隔兩地,後來他出軌,最終分手。或許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工作後,我談過三段戀愛,最後他們都像初戀那樣離我而去。
我不是隨便的女孩,對他們每一個都非常好。其中一個男孩,家庭條件不好,我每個月省下一半的薪水給他,但他還是陷入了貸款陷阱,欠下幾十萬。我沒有能力幫他,今年勞動節前他也和我分手了。
我已經失眠很久了,看了醫生後被診斷為憂鬱症。其實我在同事和同學眼裡,都是樂觀開朗的人。大學同學說,我是班上最陽光的那個人。就連我的主管也說,我是辦公室最有正能量的年輕人(嘻嘻嘻,這不是自誇,是真的呢)。
繼父是我現在唯一的親人,他沒有讀過什麼書,我也不能每件事都告訴他。但我想我會好好待他的,就像對親生父親那樣。
娜姐,你覺得我的病會好起來嗎?還有,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嗎?

感謝信賴。我很想鑽進信裡,握著你的手,盯著你的眼睛,問你:親愛的,你為什麼不會憤怒?

你為什麼不憤怒,意外奪走了你的生父?你為什麼不憤怒,第一任繼父侵害你的身體和心靈?你為什麼不憤怒,剛剛成年就失去最愛的母親?你為什麼不憤怒,自己全心全意去對男友,他們卻一個個都離開你?

你不僅不憤怒,還故意用輕鬆的口氣,講述這些不幸且疼痛的過往,試圖用輕描淡寫的樂觀,去粉飾至今仍影響你的哀傷,只為了讓聽到的人不那麼悲傷。

你處處隱藏自己的感受,用虛假的自己去迎合他人,在乖巧和討喜中維持和平的做法,讓人心疼。這也是你最重的病。

比不幸更不幸的,是一味美化不幸

這些年,不管是影視劇或網路,都在談「原生家庭之傷」。

那是被我們藏進潛意識裡的一個潘朵拉的盒子;是小時候為了活下去,不敢向大人表達內心悲痛、羞恥和恐慌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掩飾中,最終活成分裂、痛苦和患病的自己的過程;是承受生活重擔和情感變故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我們的消極信念,讓我們長大成人後,還誤以為自己的存在是一種錯誤;是幼年時不被看見的情感,在成年後化身成加倍的情感債務,讓我們在一次次刻骨銘心的償還中,體會到的絕望和疼痛。

成長就是長大的我們重訪童年,勇敢打開那個潘朵拉的盒子,以今日的自己,將過往的自己解救出來,大聲告訴他:「我來救你了,今後你只要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你自幼在家庭變故中輾轉流浪。儘管這一路遇到的人有好有壞,但父母關係的動盪,還有親生父母的離世,都帶給你的內心極大的恐慌和傷害。

請承認自己是不幸的,承認這一連串的傷害讓你憂傷,承認大人有罪或無意的行為讓你崩潰,承認自己不是被上蒼眷顧的孩子,承認自己從來不歡迎不感謝苦難。

這是你要面對的第一步,也是所有走出原生家庭之傷的孩子,要過的第一關。

比失控更可怕的,是一味壓抑情緒

一個人如果夠誠實就會發現,我們的情緒是無法控制或被克服的。即便它在短時間內被成功地遏制了,之後依會以另一種形式爆發。因為當它不能被看見、被釋放、被合理地表達,就會像壓力鍋裡的水那樣冒個不停,直至把自己耗盡,或把鍋蓋掀翻。

對孩子來說,如果自幼的情緒總是被忽視,久而久之,他就會活在他人的目光和自我欺騙裡,用一個從不發脾氣、特別正能量的自己,迎合他人和環境,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乖巧,不被人拋棄。

這種習慣性的討好,最可怕之處,就是會讓這個孩子在別人的肯定裡上癮,進而踏上一條自以為正確的壓抑之路。

你是班上的開心果、辦公室裡的陽光女孩,甚至在親密關係裡,為留住不合格男友一次次的退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假的自己把正能量的人物設定留在陽光下,真實的自己卻退縮在陰影處無助哭泣的表演。從人群中隱退後,那些藏匿在表演後的真實情緒,依然會鑽出來,化身為張牙舞爪的怪物。它們不能攻擊傷害你的人,勢必就會攻擊你自己。憂鬱症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者的自我攻擊。

親愛的孩子,你有大聲說「不」的權利。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愛自己。

原生家庭的問題,會影響日後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問題,都能在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裡找到雛形。我們幼年在親子關係裡匱乏的東西,總渴望能在親密關係中彌補,這種心願和能量,會吸引某種特質的人不斷靠近我們。

你自幼喪父,遇到善良的那個繼父時已經十四歲,進入青春期。雖然他善待你,但終究錯過了太多你的成長。親生父親的早逝、第一任繼父的獸性,讓你對男性充滿恐懼。對愛情的渴望,對家庭的嚮往,又讓你特別期待穩固的兩性關係。所以,在恐懼中依賴,在依賴中卑微,在卑微中疼痛,在疼痛中更加沒有安全感,是你在感情中重複且痛苦的體驗。

這也是那些靠近你的男孩,在你付出很多後又離開的癥結:他們知道你缺愛,所以投你所好;他們又怕你依賴,所以選擇逃跑。一再失敗的戀愛又讓你陷入消極的自我暗示:「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一個把什麼錯都攬到自己身上的女孩,很容易在過度反思中被男人PUA(Pickup artist,指在人際關係中,利用話術、心理技巧控制別人),因為無法自處的她,早用低自尊PUA了自己。

孩子,前二十多年的傷痛不是你能左右的,你是受害者,沒有做錯什麼事。第一次戀愛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很多人都沒有和初戀終成眷屬,但後來都遇見了自己的幸福。疼痛和深刻,也不是愛情的真相。當我們不再在害怕失去中恐慌,對的人才會在來的路上。

你有權利不堅強,才能找回隱形的翅膀

鑒於上面的分析,我想給你下面這些建議:

第一,今後不管面對誰,請真實地表達自己。你可以流淚、可以憤怒,甚至可以崩潰;當然,你也可以真實地大笑,無畏明媚地過活。你已經成年,可以無畏也無懼。

第二,配合醫生,堅持治療下去。很多人有心理疾病,不要怕,就像不逃避自己的童年那樣,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當你的心理強韌了,病就好了。

第三,去愛,就像沒有傷,就像父母健全那樣。你相貌不差,工作穩定,心地善良,即便失去了親生父母,還有無怨無悔愛著你的養父。血緣不是唯一的愛,真誠的靈魂才是。所以,今後不管和誰談戀愛,都要自信、果敢一些。當你的氣場充足,愛的磁場就強了,更容易遇見良人。

這封長信的最後,我很想對你說:你是個好女孩,你值得收到回信,並從這封信中讀出這樣的真相──將心呈現出來,它將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將摧毀你。

很多人遇到遭遇苦難的人,都告訴他們要堅強,但我靠近你,只期待你找回與生俱來的模樣。唯有承認自己有權利不必堅強,才能找到那雙隱形的翅膀,學會飛翔。加油!

本文摘自《與悲傷共處》,好的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書籍介紹

與悲傷共處:陪你找到兩性相處、親子互動、婆媳和諧與肯定自己的31個真實故事!
作者: 劉娜
出版社:好的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30

作者簡介
劉娜


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自媒體人,能寫親情、愛情故事,也會寫親子教育觀點,被讀者稱為「心靈擺渡人」。

擅長以專業心理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理性且透徹地分析各種負面情緒的根源,並傳授具體的解決之道,幫助迷茫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活出通透的自己。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