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專欄】由食農教育到農食職人培力 陳孟凱打造第二人生創生學院

銳傳媒/黃淑麗(如誼,Rooi) 2024.05.10 05:30

在田隴畔、林野間常常可以看到陳孟凱和小農切磋農務的身影。這位擁有電機博士學位,也曾是國外高科技公司高階主管。認真說起來不是農夫,但許多農夫卻相信他,願意追隨他的路走。

陳孟凱的第一人生,算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當年他唸建中、台大,並赴美取得電機博士學位。也曾任職於美國通用汽車半導體設計部門以及聯合信號等知名公司。如果他留在目前全世界正夯的半導體業發展,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局面?

但他在經歷事業高峰後,因為健康發生狀況,轉而「華麗轉身」,選擇回台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並由「食農教育」開始做起。

陳孟凱認為:「身體健康來自食物」。必須由食物的純淨自然開始做起。所以他以「有機小農的守護者」自居。鼓勵小農有機栽植,並為他們的莊稼打開銷路。

陪伴有機小農走在農產品的產銷路徑中,他深感有機小農生存不易,得共同合作才能找出活路,因此創立了「合樸農學市集」希望藉由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建立買賣雙方的信任感,讓大家更認同有機食材的營養與安全價值。

[caption id="attachment_60945" align="alignnone" width="1118"] 合樸農學市集有「最美的市集」之喻。[/caption]

每個月出現兩次的「合樸市集」算得上是「全台灣最美的市集」。市集設在水榭綠地的台中寶雲別苑的景觀庭園,除了調劑小農日常天天面對的農務空間外,這𥚃也提供食農講座、農務交流、手作教學、音樂演奏、甚至草地野餐派對等等。

讓消費者在愉悅的氛圍下,與提供食物的小農做面對面的交流,探索有機農產品的種植,同好共學。市集扮演了友善農業環境的角色。

隨後,基於為小農提供定點供銷與教學的的需求。陳孟凱再將台中一座釣蝦場改建為「樹合苑」,不只巧妙地透過植栽、陽光、通風及流水等元素,將舊場房改造成綠建築,2014年正式營運後,在此開辦對環境友善的豆腐、味噌、及各種釀造食材等手作班。

[caption id="attachment_60946" align="alignnone" width="786"] 位在台中市區的「樹合苑」被電機博士陳孟凱打照成友善農食的聚落。[/caption]

並在店內設置「門口埕」店中店,讓小農可以把當天收割的各式蔬果、農作食品在門口埕寄賣。其作用也在於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食農愛好者共同參與,讓顧客不只在此消費,還一起學習、實習及分享生活,成了友善農食的重要聚落。

有鑒於台灣社會逐漸走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比高,但未必所有的高齡者就不具生產力。如何讓銀青兩世代相融共好,合力創造新事業,為社會帶來經濟力。

陳孟凱又率先設立起「第二人生創生學院」,目的在響應「壯世代」銀青共創式的「合作經濟」理論。

[caption id="attachment_60947" align="alignnone" width="1179"] 年輕的農食職人聚集在樹合苑上課學習,希望未來能在職場一展身手。[/caption]

陳孟凱指岀,目前國內社會以65歲做為退休指標,但多數的人在退休後身心依然健康,有些退休長者在財務自由後,但覺得原來從事的行業很乏味,想要開創退休後第二人生,但又礙於各種考量,不敢冒然投入。

有沒有可能讓銀青共同合作,創造新事業呢?

陳孟凱為此提出了他的銀青「合作經濟」理論。他呼籲,壯世代高齡族群,擁有三高(智商、財富、閱歷)特質,正是妥善規劃生活,勇於追求夢想,回饋社會最好的時刻。

[caption id="attachment_60948" align="alignnone" width="687"] 在市集裡也能舉辦的慶祝母親節「野餐派對」。[/caption]

他為銀青共創提出了「2融10方」的商業模式:就是有10個壯世代的長者,聯合出資,提供兩個年輕職人創業。如此壯世代長者享受圓夢不費力,也讓熱衷於農食學習的年輕職人得到資助,將所學技藝付諸實現,帶來創業希望。

由食農教育,到農食職人的培力。陳孟凱看到的是,銀青兩代共創經濟力,為整體社會的經濟循環帶來更多活水源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