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腹痛卻查不出原因!健檢一掃「癌症之王」上身 醫曝1徵兆:好幾個月都沒降

eNews新聞網/張毓函 2024.05.10 14:35

台灣人口老化,罹癌的高齡族群也逐年增加。近日,一名78歲的阿嬤就在家人的建議下,前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接受進階影像檢查,結果竟驚爆罹患「胰臟癌」且已有轉移至肝臟的可能。

新聞圖片

▲ 78歲的阿嬤腹痛不止,就醫發現癌症之王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悉,王姓阿嬤平時身體健康,每2年會定期做健康檢查,去年底的健檢報告雖然血液檢查CA19-9腫瘤標記指數偏高,但當時她並無任何不適症狀,外加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也未發現異常病灶。直到最近突然開始有腹痛情形,於是再次回想起去年的健檢報告,覺得事有蹊蹺,便向親友求助,大家建議她可以試試進一步的高階影像健檢,並安排她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常會把血液檢查CA19-9腫瘤標記加入健檢項目中,但CA19-9非胰臟癌專屬指數,造成其數值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胰臟癌及膽道癌之外,像是發生胃癌、肝臟癌,甚至一些非惡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都可能會出現CA19-9升高的情形。

他說明,即使CA19-9不具單一癌症檢查的特異性,仍可作為一種輔助參考的檢驗項目。當發生CA19-9指數偏高時,通常會建議間隔1~2個月再次抽血檢驗確認,或由醫師直接安排影像檢查(例如腹部磁振造影MRI),來完整檢視胰臟狀態,進一步確認CA19-9指數升高是否是因為胰臟癌的緣故。

新聞圖片

▲ 當發生CA19-9指數偏高時,通常會建議間隔1~2個月再次抽血檢驗確認,進一步確認CA19-9指數升高是否是因為胰臟癌的緣故。(示意圖/Shutterstock)

沈彥君解釋,胰臟的位置相當深,且位於胃的後方,若僅安排超音波檢查,事實上會因為器官的遮蔽而無法完整觀察胰臟。以王姓阿嬤一例來看,胰臟癌發生在胰臟尾部,容易因腸胃道內的空氣阻隔使得超音波檢查有不小的盲區,若僅仰賴超音波檢查幾乎無法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

醫師提醒,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發現有明顯不適症狀(食慾不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體重明顯下降、黃疸、脂肪便等),在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的族群,以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者,都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

沈彥君強調,雖然胰臟癌是一種進展相當快速、預後不佳的癌症,但只要保持定期健康檢查,就有機會能早期發現、爭取治療的先機。此外,他也提醒民眾,如果有長時間的腹痛症狀,好幾個月都沒有改善,應該要引起注意,及早找醫師診治,別讓病情延誤。

 

更多eNews報導
股價一夕蒸發250億!「冷血女副總裁」拍片挨轟秒辭職 95萬粉叫好
Toyz直播放鳥開天窗!網疑他畏罪潛逃?中檢:「絕不讓他跑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