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因應未來無限可能的變化,新竹241藝術空間即日起推出《新星世—未來旅程》展覽,由知名策展人王焜生策劃,邀請9位藝術家透過人文與藝術思維,呈現面對科技強勢介入,如何善巧轉譯出人與科技和諧相處的各種可能面向。策展人王焜生表示,該展以日常熟悉的科技延伸觀眾互動與對話,並呈現人文意涵,他強調,不論科技如何進步與超越想像極限,最終還須回歸溫暖的人文精神,尋回本心。人,終究是生命的主宰而不是科技。 《新星世—未來旅程》展覽不僅能看到國際影展得獎作品、國際電子藝術節參展作品首度實體展出,更能在展場中體驗新竹風!展期至111年2月6日,參展藝術家包括張永達、霍剛、董承濂、周慶輝、馮偉中、薛佑廷、李子勳、曾功達、李家祥等9人。王焜生指出,科技改變我們對環境的感知,藝術在跨界與超譯之間卻能產生新的詮釋方法,展覽作為科技、社會、文化的交匯點,也可以是數位文化辯論的場所,提供更多思考的探索,超越視覺或體驗上的感受。 科技進化快速,幾年前還算稀奇的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MR(混合實境)等技術,很快的將成為下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日常;幾個月前崛起「元宇宙(metaverse)」名詞,更瞬間爆紅,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更宣示:「我們的下一個篇章,就是從社群媒體轉型為元宇宙公司」,突顯人類與科技已密不可分。 副市長沈慧虹致詞時表示,這檔展覽內容非常有深度,有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自高能物理、天文學或哲學,有人藉助人工智慧、演算法、類神經網路等工具,將冷硬的科技轉譯為藝術品,作品兼具反思人類文明與地球環境變遷的因果關係,值得細細品味。 策展人王焜生表示,科技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習慣,如同新世代革命,可以想見未來變化速度將更快,超智能時代(Age of Hyperintelligence)的來臨,孤獨的人們處於滅絕邊緣,該如何對抗即將產生的機械生命?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細想存在的意義,並對世界有新的理解;展覽主題以「新星世 (Novacene) 」為名,取自獨立科學家James Lovelock,他繼蓋亞理論之後,認為地球將從人類世進入到新星世,人工智慧將成為地球災難最後的救贖。 文化局長張馨之表示,邀展藝術家有高齡90歲的知名畫家霍剛、資深藝術家周慶輝,還有中、青輩具國際展覽經驗的藝術家;展場入口作品是新媒體藝術家張永達作品《Without Composing》,他在展場建置一套「蓋格計數器(Geiger Counter)模組」,即時偵測環境中的放射粒子、宇宙射線(Cosmic Ray),這些訊息分別轉譯成數字圖形與曲線,起伏的圖形可利用3D列印做成實體展示;蓋格計數器上蜂鳴器產生的聲響,以及輻射數據透過馬可夫鍊(Markov chain)演算法產生的聲響,直接轉化成非人為調控、有如鋼琴演奏的聲音裝置,民眾可戴耳機傾聽。 文化局指出,《新星世—未來旅程》即日起至111年2月6日展出,歡迎民眾欣賞,展期間也規劃了工作坊與親子共學活動,相關訊息請上新竹241藝術空間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241/)查詢,或洽電03-5337945及1999為民服務專線。 (圖由竹市文化局提供/1.竹市副市長沈慧虹、策展人王焜生與參展藝術家、貴賓合影。2.參展藝術家霍剛與策展人王焜生於作品前合影。3.藝術家曾功達與藝數網團隊合作《風城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