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穹宇涉獵》日內瓦湖畔的一顆明珠

優傳媒/ 2021.09.19 23:12

瑞士語言地理分佈圖。

                           

作者/劉敦仁

 

在意大利工作及求學時代,曾有機會到北部遊覽過意大利的三大湖泊。筆者喜歡在意大利暢遊有湖光山色的景點,不僅它有著優雅寧靜的湖泊,最吸引我的是有著歷史古街的搭配。其中最大的「卡爾達大湖」(Lago Garda) , 位在著名的「羅密歐及茱麗葉」愛情悲劇城鎮維羅納 (Verona) 西北角約75公里處,是一個每年吸引千萬遊客光臨的旅遊景點。

 

卡爾達大湖中有五座小島,「阿西西聖方濟各修會」 (Saint Francesco di Assisi Monastery) 曾於1220年在其中一個小島上建立了修道院,原址還佇立著十九世紀建造的威尼斯-哥德式建築。

 

這座意大利的最大湖泊面積有370平方公里,總長度為51.9公里,水深達116米。它的周圍舉目皆是歷史及大自然風光。

 

西邊至今保留著身兼詩人、劇作家、新聞記者並擁有將軍軍職的卡波利艾里.達魯琪奧 (General 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8) 的故居,這棟取名「意大利勝利聖壇」 (Vittoriale degli italiani) 的建築,是這位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後留下的一個紀念。

 

湖泊南邊則有十三世紀的希密昂內古堡 (Castello Sirmione),原先是屬於當地一個家族的財產,如今已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湖的北邊緊挨著著名的滑雪區多洛米狄 (Dolomite),垂直的山脈向湖中延伸,給這座明媚的湖泊灌輸了透明清澈的冰川雪水。

 

從卡爾達大湖向西前行,穿過米蘭大城,約215公里,即可到達意大利第二大湖瑪嬌蕾大湖 (Lago Maggiore),這座面積212.5平方公里,長約66公里, 成帶型的湖泊,是意大利人最愛前往度假的湖泊勝地。它的北邊直接流入瑞士的狄希托 (Ticito) 州,一個僅有人口約五千的小鎮「阿斯科納」(Ascona) ,是瑞士及世界各地藝術家匯聚的美麗家園。

 

義大利瑪嬌蕾大湖旁的阿斯科納小鎮風光。

 

瑞士是多語種的國家,東北部及中部,德語佔了大多數,比例為62.8%;東邊的法語區為 22.9%;南部抵近瑪嬌蕾湖區就是著名的意大利語區,只佔全國比例8.2%;而東南角還有羅馬什語 (Romansh) 僅佔有0.5%。意大利語區雖然比例小,卻是遊客蜂擁而至的著名景點。「阿斯科納」小鎮也因為有傳統的意大利烹調,加上湖光山色的吸引,使人有如身處意大利的親切感覺。

 

但在這個風光綺麗的湖泊周邊,卻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一起對猶太人的集體屠殺悲劇。時在1943年,納粹已經佔領意大利,這個美麗的湖泊景點也無法倖免。在湖泊南岸,距離米蘭約77公里處,有一個叫「梅伊娜」(Meina)的小城,五十多位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希臘裔猶太人及意大利裔的猶太人,不幸被納粹包圍,逐個處死。

 

當地「梅伊娜酒店」 (Meina Hotel),住有費爾南狄斯-迪亞茲」(Fernandez Diaz)一家祖孫三代七人,躲藏在酒店四樓,滿以為可躲過一劫。不料還是被納粹發現,全部遭到毒手,整個酒店裡的十六個猶太客人無一倖免。為了人不知鬼不覺,納粹將遇害的遺體全部沉屍湖底,不料其中一具屍體被潮水沖到瑞士湖岸,這齣慘絕人寰的悲劇為之曝光,是這個美麗湖泊一個永遠難以抹滅的戰爭悲劇。

 

向猶太人肆意屠殺的戰爭罪犯,於1968年才在德國被處以無期徒刑,但由於法律的執行期已過,這些罪犯在1970年以無罪釋放。猶太人的沉冤成為歷史憾恨。這件集體殘殺案件的檔案還曾一度失蹤,直到1994年無意間從一個木櫃中發現。當地人稱這個木櫃為「恥辱木櫃」。

 

瑪嬌蕾湖的東邊,就是意大利的第三大湖「科摩湖」(Lago Como),兩湖的距離僅63公里,但因都是鄉村公路,車行需一小時三十分鐘。科摩湖面積為146平方公里,總長度為46公里,深度為410米,是歐洲最深的湖泊。雖然是意大利的第三大湖,因為山脈垂直而下,與湖面連成一片,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更是歷代皇親國戚爭相奪取竊為私有的領地。存在於湖岸邊的別墅和教堂,就是歷史上綿延戰爭的實證,如今成為當地觀光收入的來源。

 

意大利和瑞士南部相連接,成為得天獨厚的湖光景區。從「阿斯科納」(Ascona) 小鎮向東行,前往日內瓦,距離是317公里,駕車需要4小時20分鐘。但是前往日內瓦東邊的小城「蒙蒭」(Montreux) 就只有224公里,行車3小時21分鐘即可抵達。如乘坐火車,因為要轉車等程序,旅途上的時間約需增加一倍。

 

到過日內瓦的遊人,一般都將「日內瓦湖」看成是一個市區內的小湖。實際上「日內瓦湖」在歐洲排名為第24的大湖,是瑞士及法國共享的第一大湖,也是阿爾卑斯山脈區的第一大湖。整個湖面面積為580平方公里,長度為72公里,寬度從2.4 公里到0.13公里不等,平均深度為154.4米,最深處為310米。

 

國際觀光客對日內瓦區內的湖上風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湖中間的噴泉「水射流」(Jet D’Eau),它噴水的高度可達140米,非常壯觀。

 

日內瓦湖風光最綺麗的區域是在湖畔東邊一帶。從日內瓦到東邊的小城「蒙蒭」 (Montreux) 就如同一顆鑲嵌在湖畔的明珠。兩地的距離為93公里,搭乘火車僅約一小時12分鐘。瑞士的火車票價極為高昂,這一小時的行程即要支付55瑞士法郎。

 

筆者夫婦在2019年的歐洲四個月的旅程中,安排在瑞士逗留一周,其中就有兩天在「蒙蒭」。瑞士給人的觀感恰如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和北美洲洛磯山脈的粗獷雄偉截然不同。我們入住濱湖的「瑞士新都大酒店」(Grand Hotel of Suisse Majestic),介於4-5星級,地點極為適中。我們下火車之前,原以為要僱出租車,未料到,這酒店就在火車站出口正對面。

 

筆者夫婦在下榻的湖濱大酒店陽臺上,品嘗當地出產的葡萄酒,並享受寧靜的湖上景色。

 

我們預訂的是面對大湖的客房,而且有陽台,拉開門簾,佇立在陽台上,整片湖上風光一覽無遺,頓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忘卻人間所有的煩惱。這一段「日內瓦湖」又名為「勒曼」(Lac Leman)。 遠眺深藏在濃霧中的阿爾卑斯山脈系的「登杜米蒂山脈」(Dents-du-Midi Mountain),如同圍上絲巾的靦腆女神靜靜地護守著這一片寧靜優美的湖泊。湖面上如同一面明鏡,沒有波光粼粼的閃爍,整個山脈森林倒懸在晶瑩剔透的湖水中,儼然畫家筆下的藝術作品。

 

湖上有提供午餐的遊船,因為是四月,空氣中還帶有幾分寒意,也是瑞士旅遊季節的開始,所以絲毫沒有煩囂的場景。船上遊人不多,顯得格外幽靜,我們依窗而坐,潔淨的白色餐桌檯布,配上銀質餐具。整個船艙如同湖面一樣,安祥得使人感到置身於世外仙境。服務人員配置餐具時,偶爾輕輕碰擊發出的叮叮聲,恰為這優雅的環境帶來一絲輕巧的「小調」。

 

我們品嚐地道的瑞士烹調,啜飲著當地出產的紅葡萄酒,不時透過窗玻璃瞭望偶爾經過的小帆船,或是遠眺山脈中隨著氣候變化的色調。喝完了咖啡,我們的湖上觀光,就在愉悅得依依不捨的氣氛中結束。

 

筆者夫婦在日內瓦湖遊船上享受佳餚及湖光山色美景。

 

「蒙蒭」,聞名於世的「雀巢」咖啡公司總部,就設立在這個只有兩萬六千人口的小城市。

 

美國默片時代著名笑星卓別林在這裡附近度過晚年,並在這幽靜的山林中安息;為紀念他在電影事業上的功成名就,當地特地建造了一座「卓別林世界」紀念館,供遊人參觀憑弔。卓別林晚年生活在瑞士,是因為美國政府認為他有同情共產黨的嫌疑,所以註銷了他回美國的簽證。為此他只得同第四任妻子蟄居瑞士達25年之久,於1977年去世。

 

六十年代著名的坦尚尼亞裔英國「女皇搖滾樂」歌星及作曲家佛雷迪.墨庫里 (Freddie Mercury), 在這裡留下了輝煌的演唱,當地機構特地在湖濱設置了一座雕塑,供遊人憑弔懷念。

 

筆者夫婦在沿湖大道上佛雷迪雕像前留影。

 

蒙蒭的「爵士音樂節」聞名於世,近年來與中國杭州進行音樂合作,在西湖水面舉辦「蒙蒭爵士樂」節日,頗受歡迎。

 

除了這些文化方面的發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世界各地遊客外,最富盛名的是位在東邊湖濱的「奇詠古堡」(Chadeau de Chillon),也正因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堡,使得「蒙蒭」聲名遠播。從我們的酒店直接搭乘201號公交車,車費是單程2個瑞士法郎。經過十六個公交車站,約一刻鐘即抵達參觀景點。入場券是每人十個瑞士法郎。

 

日內瓦湖畔的奇詠古堡全貌。

 

「奇詠古堡」的整個地區,早在銅器時代就有人類的活動,但直到薩沃雅伯爵王朝 (Savoy 1150-1536) 才有文字記載。古堡在半島型的岩石上依山而築,南北呈船型,入口處的古老瞭望台如同船首的造型,引領行駛在平靜的湖面中。當年建造古堡的目的,是為掌控自北向南前往意大利的商貿通道,將水上及陸地的交通路線嚴格控制在自己的權益中。因為通道狹窄,薩沃雅伯爵令下屬在出入口設置收費站,凡是途經該地前往羅馬的客商必須留下「買路錢」,從而中飽私囊。

筆者妻子在湖上遊船留影,背景是奇詠古堡的全貌。圖中為瑞士國旗。

 

三百年來,薩沃雅伯爵因控制商貿通道而陷於「食髓知味」的貪婪境界,其後裔將整個古堡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官邸,另一部分則作為斂財的處所。1536年因為另一個瑞士當地王族的興起,將伯爵趕出古堡,波爾尼 (Bernese 1536-1798) 家族掌控了全局,並在古堡中增添了軍火庫及監獄設施。1798年又為另一個王族梵多阿 (Vandois) 王族取而代之。

 

所以整個古堡,就是一部王族之間的權財鬥爭史。後來設立的監獄中還因為曾關押過一位政治犯佛蘭索阿.狄.波尼瓦爾 (Fransois de Bonivard 1493-1570) 而令這座古堡聲名大噪。

筆者夫婦在奇詠古堡前留影。

 

這還得感謝英國浪漫派詩人拜倫 (Lord Byron 1788-1824) ,一首長達392行詩歌「奇詠的囚犯」(The Prisoner of Chillon) 的描寫。拜倫在1826年抵達瑞士,他因有著婚姻破裂的案件遭到通緝,原來計畫遠走意大利,但在途經日內瓦湖時,愛上了當地的浪漫風光,於是在「蒙蒭」附近生活了半年。

 

在前往該古堡遊覽時,遇到一位半醉的警員,給他講述政治犯波尼瓦爾被囚禁在古堡的故事,成為拜倫完成這首名詩的靈感。其實波尼瓦爾也是薩沃爾家族的成員,本身是一位修道院的院長,因為和家族的政治理念衝突而被捕下獄。他在古堡中蹲獄六年,前兩年家族還給他優越待遇,生活在有兩個臥室的空間中,但是因為他的頑強,後來四年就被囚禁在地下監獄了。

 

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從監獄遺址的牆上發現刻有「拜倫」的英文名字,雖然「塗鴉」在古今中外不是什麼高尚的行為,然而在「奇詠古堡」中拜倫的「塗鴉」反而成為歷史的文化遺跡,且享受著過往遊客的崇敬和讚美。

 

奇詠古堡中牆上留下拜倫自刻的《塗鴉》。

 

由於受到地形及岩石面積所限,與歐洲的諸多古堡相比,「奇詠古堡」內部的設計稍嫌侷促擁擠。即使藉著十六世紀一次地震破壞,在修復時還曾多方設法擴充,比如建築中的庭院,但其規模始終體現不出一座有歷史文化背景的古蹟造型,不過仍不失為值得一遊的瑞士觀光景點。

 

每一個遊客在結束參觀時,都可能得出相同的結論,那就是,今天的瑞士,是那般秀外慧中,靜如淑女,但在過往的千年歷史中,仍無法免於貪婪斂財,權力爭奪的世俗傳統。無論天涯海角,人性中權力和金錢的慾念,不僅是聖經上的七大罪宗之一,更是地球上永遠無法消弭的戰爭動力。

 

如瑞士日內瓦湖畔的明珠,也依然遭遇過魔鬼式的「虎視眈眈」!

 

(2021年8月27日完稿於溫哥華)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