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縣長謝淑亞指出,北港是一座以朝天宮媽祖信仰為中心的宗教小鎮,每年有超過600萬的香客到訪,伴隨著宗教文化,這裡有全台灣密度最高的工藝瑰寶,以媽祖文化為基底所涵養的藝陣及工藝,成就了北港鎮內眾多的傳統工匠與創新藝師,如雕刻、燈籠、彩繪、藝閣等,藝師與藝陣在作品與表演上互相比拼技藝,為的就是將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媽祖,更造就北港地區文化產業的深根與發展。如同今日透過仿擬活版印刷檢字排列的方式藉由堆疊街角藝事館的意象,傳達每一個空間的點滴,字字句句都是用心堆砌而成,希望一步一腳印地積累在地文化、工藝精神,並永續傳承。
文觀處處長陳璧君表示,為將北港在地藝師工作室打造成巷弄街角處的特色工藝館,委託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執行各展館規劃設計,從107年12月至今,歷時2年多的時間,與各工匠藝師持續對話溝通、共同參與設計方案,打造屬於各家嶄新工藝空間。改造後的工作室以開放展覽館的概念呈現,各家工藝師創作展演就在自家起居生活空間,同時扮演解說人員的角色,提供來北港遊玩、對傳統工藝有興趣的遊客,增添探索北港文化美感的5個據點。
立委蘇治芬也說,歡迎大家來北港時,除了到朝天宮參拜,還可以透過拜訪北港街角藝事館,走入工藝師的創作空間,近距離聆聽、觀看、了解及動手體驗,深度探索北港宗教文化多元的工藝之美與工藝師的匠人精神。
圖說:縣府文觀處執行北港前瞻「街角藝事館」計畫,遴選出5處藝師工作室,邀請鄉親一起走入藝師的工作空間,欣賞、體驗工藝技術之奧祕。(記者陳昭宗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