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果展 詮釋「客觀世界」

客家電視台/ 2020.11.14 00:00

【錢薇如 林柏均 台北】

從2015年開始,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全球客家串流計畫」,不過今年因疫情影響停辦,因此改在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果系列展,完整收錄了過去5年,入選此計畫的20件成果,利用文字、音樂、影像或藝術創作,重新詮釋並展現創作者的全球客家意象與觀點。

「還在毋多知,就徙到這位。」

優美柔和的聲音,歌手黃珮舒唱出《毋多知》,這首歌就是她參與2016年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前往澳洲所創作的作品,歌曲融合客家與澳洲原住民元素的歌曲,在計畫期間也透過客家音樂,接觸當地的布里斯本昆士蘭客家合唱團,過程中,了解客家移民的自我身分認同。

歌手 黃珮舒:「除了可以和鄉親的故事寫在裡面,另外還要做什麼事情,就可以更符合,更有一個結合力,我想澳洲的原住民,其實很有他們的特色。」

同樣也是利用音樂呈現,但展場工作者李明紘很不一樣,他與歌手米莎合作策畫音樂會,透過音樂反思生死議題,呈現客家喪禮的傳統文化形式,另外也有返鄉青年,藉由陶藝找出她的客家記憶,與摸索出自己的志業。

苗栗工藝園區陶藝工作坊陶藝師 楊宜娟:「我覺得很幸運的就是,這個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有點像是打開了我的志業的大門,它就是我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希望,自己可以提供一個舞台,但同時客家串流計畫,也為我提供一個很棒的舞台,讓我被更多人看到。」

展場工作者 李明紘:「音樂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音樂跟鬼魂然後跟死亡很像,它是無形的,所以我就把它連起來,我們那時候就是田調殯葬業,了解我們在客家的喪禮上,可能會常出現什麼畫面。」

「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從2015年開始創辦,過去5年培育出20位優秀的實踐者,他們經過田野調查,走訪澳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15個地點與城市,透過影像、音樂、文學、藝術或社會行動,找出自己與客家的連結,並重新詮釋客家意象。

台北市客委會主委 徐世勳:「我也希望說藉由這個計畫,可以讓所有的年輕朋友,他們有機會實現夢想,他們想要表達對阿公阿婆,對他的父母,有什麼感情、故事可以記錄下來,也希望說他們去到國外,想要讓外國人看到我們的客家文化,還有將國外的客家文化找回來。」

今年雖然因為疫情而停辦,不過藉由「穿透當代」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果系列展,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展覽、講座還有影像紀錄片等方式,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仍希望,透過不一樣的方式,讓民眾更加認識全球客家的當代面貌。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