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崙背青農廖孝寬 友善種植.加工品創商機

客家電視台/ 2020.11.14 00:00

【李新隆 雲林崙背】

青年返鄉務農這幾年已在各地蔚為風潮,由於多數青農採用友善或無毒農法,與老一輩的慣行農法大不相同,這也讓農業起了些許變化,在雲林縣崙背鄉有位青農,他以友善方式,種植花生、辣椒等作物,雖然收成比較少,不過靠著加工方式製成商品,也讓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花生經過120天的種植,收成好壞就看這一刻,由於採友善農法種植,加上近幾年氣候異常,青農廖孝寬今年種植的花生,有4成變黑腐爛,採收後必須靠人工慢慢篩選。

崙背鄉青農 廖孝寬:「我今年種第4年了,前3年我種花生都是沒有輪作,就是一直種一直種,每一次都是二期收成很不好,減少差不多4成。」

除了花生之外他也種植玉米筍,只是秋行軍蟲危害相當嚴重,同樣得靠人工來除蟲。

廖孝寬父親 廖仙元:「秋行軍蟲真的非常多,每一株都被吃了,這現在已經巡過2次了,整塊田已經巡找過了,現在有空閒就來加減找。」

雖然廖孝寬種的農作物價格,比一般慣行農法高出許多,但產量少仍不符成本,只能靠加工做成商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並且與其他青農異業結盟打團體戰。

崙背鄉青農 廖孝寬:「做友善無農藥無肥料,銷路是最大的問題,一般人會面對的困境,既然已經有人跟你契作,至少一個保障的收益,這就是讓我進入農業最大的一個契機。」

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雲林區區長 林家良:「因為年輕人的創意是非常多的,不管是說他把,有人把他生產,到一個變成加工再變成商品,這個是一個可以結合的一個食物鏈。」

目前廖孝寬的商品採網路銷售,雖然價格較貴,不過消費者還能接受,他也表示長輩們的慣行農法,雖然產銷問題較少,但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食安議題,農業也必須轉型為無毒友善耕作,才符合未來的食安趨勢。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