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慈濟醫學年會17、18兩日在大林慈濟醫院登場,醫療志業六百多人齊聚一堂精進醫療專業與人文,更共享大林慈濟醫院啟業二十周年的喜悅。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期盼為期兩天含括各領域的專業交流,讓分佈在各院區但領域相同的研究團隊凝聚共識,更進一步攜手合作,共許慈濟醫療的美好未來。
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表示,這次是以辦二十周年的心情來籌辦醫學年會,前瞻醫療,更要以人為本,讓大家感受到醫療的溫度。除了年會本身精彩的專題,還包括青年論壇和換水大腸鏡工作坊,及大會後很快展開的精實醫療工作坊。感恩工作團隊的努力讓這次年會能夠圓滿呈現。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受到邀請,會中分享過去四年多來對健保的概念。他說,健保對臺灣醫療的生態改變很大,儘管批評不斷,但重點是要做好溝通,面對挑戰。有人說:「健保不倒、臺灣不會好!」其實只要策略做好,還是有機會把健保做好。資源的重新合理分配很重要,區域醫院和診所的支付點數不同,級數愈高卻領得愈少,但問題是來自於背景,目前健保的財務收支比國防預算高,如果就醫人次變少,不見得醫療的品質變差。該看病的還是要看,但不要造成醫療的浪費,如果藥物對病人是好的,則需要投入,相對的,不必要的則要嚴格控管。
李署長認為,務實面對醫療生態的人性。健保局同仁全力以赴因應疫情的變化和防疫需求,在健保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服務試辦計畫中,有六家醫院、五家學校和七家產業參與利用健保局的資料來進行研究。還有包括AI的運用讓臺灣走出去,但人工智慧的輔助,醫者的仁心是最重要的價值。
新港文教基金會陳錦煌醫師以「建立健康社區生活共同體為基礎的COVID-19社區防疫體系」為題演講。他指出,當發生大流行,如何減少醫療機構的負擔?他提出健康社區生活共同體的具體建議。除了既有的中央與縣市政府疫情指揮層級外,社區共同體成員包括專責社區醫療群、非專責社區醫療群、社群行動防疫委員會等。他說,這次疫情不僅傳染疾病,更傳染恐慌,大家一起相互學習,接受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實,在社區共同體中一起思考有哪些感染的風險並一起防治,唯有付出行動才能放下無名的恐慌。
活動中規劃多場專題研討會,邀請各領域專業講者前來分享,如精實醫療、素食與健康、智慧醫療、中西醫整合實證經驗、癌症免疫與疫苗、自體免疫疾病的共病、外科的醫療人文等。除了專題演講、學術研討、研究成果發表及跨院合作計畫,會中還設置先進電子海報牆,減少紙張,讓醫學交流更環保有效率;另外,還包括有青年論壇和換水大腸鏡工作坊,及大會後很快展開的精實醫療工作坊。
這次年會並頒獎鼓勵109年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醫療志業年度最佳院區之研究成果獎為花蓮慈濟醫院。最佳科部研究成果獎包括花蓮慈濟的泌尿部、臺北慈濟急診部、臺中慈季急診醫學科以及大林慈濟腎臟內科。個人最佳〔資深〕研究成果獎有花蓮慈濟泌尿部郭漢崇、臺北慈濟身心醫學部林敬恩、臺中慈濟耳鼻喉科吳弘斌以及大林慈濟腎臟內科蔡任弼。個人最佳〔年輕〕研究成果包括大林慈濟中醫部陳韋任等四人獲獎。住院醫師最佳研究成果包括花蓮慈濟急診部魏瑋延等三人。各職類最佳研究成果包括臺中慈濟要學部吳天元等三人。另外在最美的醫療人文故事徵文比賽項目,由大林慈濟國際醫療中心謝寧惠獲得第一名。
(新聞整理:于劍興、江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