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正顎手術科技化 3D列印精準定位

台灣好新聞/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0.09.27 00:54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新聞圖片

上下前牙的前後差距過大,不能切開食物、或者是有戽斗、暴牙、小下巴、臉部歪斜、微笑時暴露太多牙齦等問題,衛福部臺南醫院牙科特約醫師王東堯教授表示,很可能是上顎骨或下顎骨的骨骼發育過多、過小、或是兩邊不等的問題,這樣的情況會造成齒列不正、咀嚼功能低下及有礙美觀,改善這些問題需要合併矯正與正顎手術來處理,以達到美觀、健康及符合功能需求的目標。


台灣正顎科技化先驅的王東堯教授,與成功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虛擬實景研究室的方晶晶教授,在本世紀初即開始合作開發軟硬體,使用演算法以電腦計算骨骼的最佳正中平面(又稱最佳對稱面),無需標定點而可自動化產生骨骼的參考面及進行臉骨對稱分析,並開發虛擬手術計劃系統及混合實境手術計劃系統,進行手術計劃,運用3D列印技術產出手術模板或定位咬板,以在手術中達到骨骼的精準定位﹔自2005年開始應用在正顎手術的病人上,迄今已15年。


王東堯教授說明,正顎手術是切開上顎骨下顎骨的手術方式,重新組合及定位在正確的位置上,予以固定;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住院約4天,術後休息約兩週可以大致回到正常生活,骨骼初步癒合則需約8週,先前執行這類手術大部分都能達到良好成效,但仍有少部分病人的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臉部不對稱的病人,偶爾可見殘留歪斜的情況,問題很可能不是在手術執行上,而是手術計劃上。


王東堯進一步表示,正顎手術科技化的觀念,第一是使用全三維的工具來做診斷及手術計劃,第二是以臉部的對稱性為計劃的基礎,第三是手術計劃必須做到最細節的地方,包含平衡安全、美觀、健康及咬合功能各面向的需求。


使用此方法的病人需要拍攝電腦斷層影像,並要有電腦工程師協助,雖然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但可以達到更佳及可預測的手術效果,需要再次強調,操作科技的是人,所以執行手術的醫師要與矯正醫師進行緊密的討論及合作,並了解病人的需求,做出正確的醫學上及美學上的判斷。

熱門關鍵字:

台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