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水利署「高美補注案」 劃入龜山堤防河川承租地

客家電視台/ 2020.08.20 00:00

【曾宏智 高雄美濃】

位在龜山堤防旁的91公頃河川承租地是水利署評估「高美補注區規劃方案」的主要劃設區域,這片緊鄰荖濃溪的耕地,因為土質肥沃、灌溉便利讓不少專業農民選擇落腳經營,不過這樣的良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約半世紀以前當地農民胼手胝足墾荒而來,而這項補水案在沒有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就被提出來,近來讓超過百餘承租戶寢食難安,因為依法論法一旦土地被收回,這些農民任何補償都拿不到。

阡陌縱橫的景色就像美濃的世外桃源,這位在美濃龜山堤防旁的河川地,在半世紀前這片緊鄰荖濃溪的土地,其實只是布滿大小石塊的荒地。

年近60的農民羅登榮,想起小時候和父親一起開墾的克難景象,至今仍記憶猶新。

承租地農民 羅登榮:「原本是長甜根子草、石頭、地不平,利用人慢慢地撿,比較大顆的(石頭)撿起來,就往低處回填土方下去,再用山鋤、沙耙(挖土),自己有車子把它運到較低處傾倒,慢慢形成起來的田地。」

馬達一開,地下水源源不絕地冒出,這猶如農村動脈的渠道,長年灌溉了農田上的水稻、雜糧,羅登榮指出想在河川地耕田,不但要自己墾荒,就連水源都得自己找,眼前灌溉用的水井是好幾代人一起開鑿出來的成果。

承租地農民 羅登榮:「這個水從荖濃溪、荖濃溪水引進流到這裡,我這邊(地勢)較高無法流到田區,用馬達抽水馬達抽到上面灌溉這樣子,這不是機械化做的,人工一點一滴挖出來,空閒時就去做開鑿出來的。」

耕地廣大、水路灌溉方便的優勢,自然吸引許多專業農民投入生產。

42歲的青農黃偉宸曾在美濃番茄競賽中拿下冠軍,也曾種出第1名的良質米,2年前他還搭網室種小黃瓜,希望穩定家庭收入。

承租地農民 黃偉宸:「除了看得到的網室設施方面,也有用到金錢,所以會有借款的部分,所以說你收回去,我們借款的錢就沒有辦法還,包括小孩所有的學費,還有其它的所有的補習費這些。」

承租地農民 劉桂香:「我們有種過147的稻子,上面那一塊田又不用噴藥又有產量,這裡通風、土壤好、地質好,所以這麼好的地怎麼能夠給它挖成水池呢?」

只是這片河川地不是私有地,就算是開墾耕種了三代人,農民每年都要繳交使用費給政府。

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局長 李宗恩:「我們河川公地每5年發許可書1次,那大概索取那個使用費大概每年收取1次,1次的收取費用,大概1年1公頃大概5628元。」

美濃是大高雄重要的農業生產區,農民指出現在美濃農地1分地的要價幾乎在300萬元以上,有些地段因為「種」了農舍,更可超過500萬元,不少想要務農的年輕人反而買不起農地。

承租地農民 黃偉宸:「那時候就想說,河川地它的那個權利金會比較低,你要在外面買一塊田,你要花1分地要200多萬,甚至於最高也要300萬都有,你一塊田要賺一個300萬,你根本賺不回來。」

承租地農民 劉桂香:「除了家裡背景好的,這可以坦白說,你要真的年輕人回來買一塊農地,我真的想要來務農已經不可能的事。」

七河局表示根據「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其中並沒有公有土地農作物可辦理救濟的規定,也就是說河川地一旦被收回後,農民無法得到相關的救濟,一點錢都拿不到。

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局長 李宗恩:「我們如果要施設公共設施,或是水利設施的時候,我們要把河川地收回,那收回的時候,我們大概會針對民眾的地上物做救濟,那救濟的辦法,我們會依照縣市政府他們訂定的救濟原則來處理,那目前高雄市目前沒有這個法規。」

台灣地窄人稠,農地價格長年隨市場炒作飆高,甚至開始以「坪」為單位出售,然而對承租河川地耕作的農民而言,農地就是一切生產的基礎,沒有農地就無法在農村立足,而他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