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防疫新生活」與「防疫常態化」要落地,首重社區雙向溝通、充足基層人力資源

大成報/杜忠聰 2020.07.14 00:02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世界疫情未退,各國都得嚴防秋冬,上半年台灣民眾共同防疫守住第一局,但也突顯社區防疫仍需要強化,以因應下半年秋冬的考驗。為落實真正的「防疫生活常態化」,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衛促會)、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安平開台天后宮於7月11日(六)在安平開台天后宮的媽祖學院,聯合舉辦防疫社區論壇,期許疫情持續穩定、全民安心。
基層甘苦談,長期輕預防,防疫大不易
談及歐美各國疫情,衛促會陳美霞常務理事指出:歐美各國經歷不同程度醫療市場化,原本英國、義大利較具「公共」衛生特質的公醫制也深受影響,美國公衛體系的預防經費更僅有3%,這些先進國家,在新冠來襲也難以招架。衛促會詹筱勻專員也呼應:台灣守住第一波疫情,是靠許多基層衛生人員、社區藥師等無名英雄投入。1980年前台灣是預防為主,十足展現公衛奇蹟的國家,但1980年後也步歐美後塵,公衛體系變成是輕預防、重醫療,全國醫療保健支出今已超過一兆元,但用於預防僅占4%,醫療卻高達96%,致使基層衛生所長期人力資源不足下,在台灣沒有社區流行疫情時,就已疲於奔命、防護物資也不足。
在公衛體系的根逐漸磨損下,社區缺乏長期溝通機制與衛生教育,許博程藥師感慨說:藥局發口罩是「看到電視才知道」,這次疫情也遇到有民眾把口罩當作裝飾品,但他無奈地說藥師配合防疫賣口罩,但不是賣內衣的。
防疫貴溝通,面向草社區,才能長期抗疫
目前台灣防疫是全由中央防疫指揮中心上令下達,成大公衛所副教授王亮懿指出:我們應該推動社區防疫,「由下而上」反應防疫作為的社會衝擊,以及不同社區型態的防疫樣態。防疫工作是科學與人的工作,唯有中央與社區雙向溝通,才能團結做好防疫。
安平石門社區發展協會陳虹宜理事長指出:民眾需要衛教知識,讓他們更知道據點和社區的功能如何持續,不因疫情大受影響,影響社區長輩與整體健康。安平區天妃里周明財里長提到:自己透過里的各種資訊管道和自備防疫物資,搭起公部門與社區橋梁,減少民眾對公部門誤解。北區仁愛里吳棟旺里長進一步表示:疫情緊張之時,社區可以配合防疫,但社區活動若有適當的分流與防疫措施,應該給予支持,在居家檢疫者的檢疫與安排,也應更考慮到社區的實況與需求。
衛促會呼籲
1.因應秋冬可能疫情及未來新興傳染病,應趕緊建立起與社區溝通機制,如平時衛生教育的常態化,及建立社區公衛放送站等資訊散佈與支持系統,防疫貼近人群,才是所謂的「防疫新生活」。
2.充足基層衛生人力資源與防護,可使基層衛生人員更能發揮,民眾也會對防疫更具信心,社區衛生所、藥局才能更肩起前線的抗疫持久戰,也才是「防疫常態化」。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