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服務是歡喜泉源 蔡青兒築夢臺灣

慈善新聞網/ 2020.07.01 00:05

  「妳不留下來嗎?」當初因為證嚴法師的一句話,決定了蔡青兒的人生,讓一個剛大學畢業,且已應聘上跨國企業的女孩願意放下一切,隻身來到臺灣,即便中文不好,全然陌生的環境,也願意投入全心奉獻,從慈青到營運長,成就了她與慈濟密不可分的關係。

  親和力十足的蔡青兒,一掃大家對營運長精明幹練的女強人形象,總是笑容滿面,說話溫柔親切,更是許多孩童嘴裡的「青兒姊姊」,她不追求名利與金錢,重視人文素養與心靈補給,更多對偏鄉孩童的關懷與照顧,說起她與慈濟的源淵,要回到1995年。

  1995年蔡青兒的父母首度接觸慈濟,對證嚴法師的理念非常認同,於是回到菲律賓後,帶領了自己的兒女以及實業家二代等計12位青年再度來到臺灣,當時由慈濟志工顏惠美陪伴照顧,蔡青兒說:「印象中師姑很照顧我們,還帶我們去喝珍珠奶茶,認識臺灣,遊玩了一輪後,也帶我們去做志工。」

  首次到醫院擔任志工,蔡青兒被安排為一名18歲的男孩唱生日快樂歌,看到男孩年紀輕輕卻因癌症正與死亡拔河,讓她感到震撼,更深明白「行善行孝不能等」,回到菲律賓後,開始投入慈青,在當地推廣慈濟精神與文化。蔡青兒說:「服務的過程看到別人快樂,我也覺得快樂。」

   每一周慈青都會到附近的療養院或是社福單位給予協助,一群年輕人帶動唱跳,健康宣導,陪伴的過程中,明白需求,也正視到慈青正在傳達的正能量對社會有多麼重要,蔡青兒笑說:「為了參與週末公益服務活動,課業也變得更有效率,往常可能要花5小時讀的書,常常1小時就完成,服務讓我更有動力。」

  蔡青兒說,靜思語有一句「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你計較的少」,看到被陪伴的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珍惜每個與人接觸的緣分。慈青不止慰問訪視社福機構,他們也辦理營隊,學習募款辦活動,學習尋找資源與贊助,蔡青兒說:「這些都是我珍貴的寶藏,每一件事情的學習,對我日後在經營靜思書軒與待人處事上有很大的幫助。」

  「每個歷程都是我人生重要的養分,特別是擔任慈青服務的時光中,足以影響我一生。」蔡青兒大學準備畢業時,知名跨國企業到學校辦理「商業週」人才徵選,她在萬人中獲選,就因她的謙卑與顧大局。她印象中,第三階段考試採分組討論,主考官發現她原本不認同組隊的意見,卻在討論後願意採納,好奇問了她原因。

  蔡青兒說:「一開始我不認同,是因為我有自己的意見,可是經過討論和了解後,我發現別人的意見更適合,於是我就認同他。」最後她獲得了機會,評審跟她說:「一個團體不會只要你的獨特而已,有時候需要得是團隊合作,一個人如果懂得傾聽,廣納別人的意見,團隊共事就能創造雙贏。」

  「在慈濟我學到的人事物、付出與感恩的心,都是無形的東西,服務的過程訓練我與人的互動。」她選擇在大學畢業後花半年的時間全心投入志工行列,進而了解慈濟四大志業,舉凡醫院、義診、訪視、以及重大災難的參與,她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學習,影響她日後極深。

  在菲律賓半年的志工學習體驗後,二哥邀請她回到花蓮靜思精舍看看。蔡青兒說:「當時二哥對我說,世界上哪有一個老闆,是為了眾生,你要跟對老闆。」緣分就很特別,正當她準備回菲律賓時,向上人頂禮,一句「妳不是要留下來嗎?」如同強心針打入,猶豫和擔心一掃而空,讓蔡青兒決心成為慈濟全職的職工,並且一待就是十九年。

  在慈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前往北京進行學術文化交流,蔡青兒說:「對一個中文不是很好的我而言,真得是一大考驗,但沒想到語言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與人心靈上的交流,大家寫卡片回饋,遠遠證明情感已超越了一切困難。」

  蔡青兒之後擔任大愛ABC節目主持人工作,深受大小朋友喜愛;因緣際會下,在2002年她接下了靜思書軒位於臺北信義區的第一家旗艦店-新舞臺店,從不知從何著手,到建立一整套的系統與規劃,進而輔導一家家靜思書軒的成立,並成為靜思書軒營運長,一路走來,蔡青兒比別人更努力,更積極,她說:「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就沒有這一路的成長與學習。」

(撰文:鄭可欣、攝影:靜思書軒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