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廣篩、普篩聲浪再起,台灣檢驗量能不足?圖解陳時中30分鐘回應內容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20.07.01 18:35

全球COVID-19疫情仍嚴峻,日前全球確診人數更已突破千萬名!雖然台灣疫情看似控制不錯,但在日前傳出一名日本籍女學生來台就學,回國後驚傳確診,疑在台灣染疫一事傳出,也讓台灣民間、學界普篩、廣篩聲浪再起。而今(1)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週例行性記者會上,陳時中指揮官也特別對於外界的疑問,進行詳細的回覆、解說。

COVID-19疾病傳播特性。(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COVID-19疾病傳播特性。(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PCR檢驗有限制!從感染到發病、有症狀、痊癒/死亡,並非所有的歷程都可以透過PCR檢驗而出

整體在COVID-19(武漢肺炎)的檢疫、檢查上,有哪些限制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表示,事實上,大家常說,快篩、血清血液學的檢查,它的精確度,或誤差、偽陰、偽陽的可能性,都比我們現在的盛行率要高非常、非常多。

所以,基本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是選擇符合全世界標準、大家都承認的一個檢驗方法,也就是PCR來做檢驗。不過,其也提到,在進行PCR檢驗還是存有一些限制在。那就是,民眾從感染武漢肺炎起,到發病、有症狀、痊癒/死亡,並非所有的歷程都可以透過PCR檢驗而出。

感染者在潛伏期間沒有驗出來,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病!故確診者匡列相關接觸者,需往前回推14天

一般來說,民眾一旦感染,通常在發病前1至2天就有傳染力,可經PCR檢出;以及開始出現症狀,大概有7-10天的可測出期,換句話說,這段時間就是確診者身體有病毒可被驗出的時候,且此時就是具有傳染力、會傳染的時候。因此,指揮中心在整體檢驗以及疫調上,當發現有人發病,指揮中心在相關接觸者的回溯、調查上,至少會往前回推14天。

陳時中指揮官特別對於外界的疑問,進行詳細的回覆、解說。(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指揮官特別對於外界的疑問,進行詳細的回覆、解說。(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雖然,這段時間可能在潛伏期,確診者中體內病毒還測不到、傳染能力不強,但畢竟也有這樣的可能,且其身體內也是有病毒存在,所以指揮中心會對確診者發病前14天的相關接觸者進行匡列。尤其是,到了發病被檢驗出來,發病前2天的接觸者,更是指揮中心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此時的(病毒)傳染性已經變得比較強。

也因此陳時中指揮官強調,從上述資訊可知,PCR檢驗不是感染者任何時間去檢驗,都會檢驗的出來。而且感染者在潛伏期間沒有驗出來,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病,所以在對於武漢肺炎檢驗方式、時間的探討上,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才能檢驗清楚。

CI011班次全機採檢結果。(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CI011班次全機採檢結果。(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用從美國紐約返台CI011班次班機舉例 5天、7天不同時間,PCR檢測的結果有和不同

除了和大家解釋PCR檢驗的檢測時機、時間點,對於判讀民眾是否感染、確診武漢肺炎病毒上有哪些影響外,陳時中指揮官也進一步以這樣的策略,套到國內自疫情爆發以來,所發生的類似情形,也就是今年(109)3月30日從美國紐約返台載有340名旅客,當中有12人確診的CI011班次,進行更詳盡的解說。

其提到,從這個經驗,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指揮中心從該班機旅客1入境當日(3月30日)就進行PCR檢測,那麼該班機上會有5個人確診;換句話,也就是有7個確診者會被漏掉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指揮中心沒辦法在對相關接觸者檢驗完後,就把剩餘班機上的旅客放掉,這是因為有很多的感染者還在潛伏期中,未來才會發病、被檢驗出來。

不過,從這個案例,指揮中心也知道,不可能在對相關接觸者進行PCR檢測後就把他們放走,因為這樣正值潛伏期的感染者,恐把病毒帶進社區,使感染原存在於社會中。

而另外一個得到的經驗就是,由於指揮中心針對該班機進行「全機採檢」,該CI011班次的12名確診個案,都有出現過症狀(共有85人有症狀);且另外255人中都是沒有症狀的,而沒有症狀的人也就沒有確診的案例。當然這並不代表更大的範圍裡面沒有症狀,就絕對沒有個案。可是,從這樣的案例,可以看出沒有症狀裡面,有被感染者確實是非常的少。

各項包機專案全面篩檢結果。(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各項包機專案全面篩檢結果。(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且值得注意的是,從該CI011班次事件也可以發現,如果進一步分析相關接觸者,在接觸感染原(或感染)5天、7天不同的時間,PCR檢測的結果有無不同。結果也發現,在接觸感染原(或感染)5天時,約有67%受感染的人會被檢驗出來;到了第7天會有83%受感染的人會被檢驗出來;後面還有一些零星的個案。而對於其他相關返台的專案包機中,全面進行PCR檢測篩檢結果也發現,沒有症狀的一般就沒有感染。

敦睦艦隊確診病例第一次採檢陽性日分佈圖(n=36)。(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敦睦艦隊確診病例第一次採檢陽性日分佈圖(n=36)。(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從敦睦艦隊事件觀察發現,需根據相關風險作判斷,決定需要採檢的次數和方式

此外,陳時中指揮官也針對敦睦艦隊部分進行解說。其提到,敦睦艦隊是目前指揮中心在檢驗上相當完整的事件,除了在前後進行PCR檢測外,中間也有進行血液學的檢查。

其中,敦睦艦隊確診病例第一次採檢陽性日分佈圖(n=36)可得知,在敦睦艦隊36名確診者中,於4月18日也就是第一天進行全面採檢,共有24名確診病例(佔確診案例中67%);4月19日全面採檢後16天內,陸續確診病例共12名(佔確診案例中33%)。而這一資料也可得知,如果只是在剛開始採檢完PCR檢測是陰性,並不代表所有人是陰性,仍須根據其相關風險作判斷,再決定需要採檢的一些次數和方法。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從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來看:入境後第5天篩檢可找出93%個案,入境後第7天篩檢可找出96%個案

除此之外,在由台灣全國境外移入356名個案中,有16位是沒有症狀的,所以無法從其發病日來檢驗上述的想法正不正確,故將他們扣除。陳時中指揮官提到,雖然因發病前2日可能可透過PCR檢驗篩檢出確診病例,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19名(35%)個案在入境2天後才發病,無法在入境篩檢時被找出來。所以要確保這些人(35%)被查出來,才會要求入境者要居家檢疫14天,希望他們在陸陸續續發病、有症狀時被檢驗出來。

同時,陳時中指揮官也解釋,為何指揮中心會針對商務人士如出發地為低感染風險、中低風險國家/地區,於入境後可向入住防疫旅館所在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於第5天自費篩檢、7天自費篩檢一事進行解說。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因發病前兩日可篩檢出病例,故如果從國內境外移入的個案來看,在入境後第5天篩檢可找出93%個案,7%的個案在入境9天後才發病。而入境後第7天篩檢可找出96%個案,4%的個案在入境9天後才發病。故根據上述情況,可知道這樣的方式,在入境5天後9成以上的感染者在這樣的方法都會被監測到。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個案(n=40)發病日與入境日之間隔天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但也因為有漏掉的可能性,所以指揮中心還是希望由低感染風險、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入境者,雖然是5天或7天之後,還是要搭配自主健康管理,或繳交防疫的計劃書。希望縱使漏掉也可以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僅接觸有限的人,及適當的保護下把傳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冰島每日COVID-19確定病例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冰島每日COVID-19確定病例數。(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入境全面篩檢,陰性者全不須居家檢疫?陳時中分享冰島經驗,恐有潛在風險

同時,陳時中指揮官也分享國外經驗,冰島自6月15日開始實施入境全面篩檢,但入境陰性者全放行、不須居家檢疫。結果發現,冰島從很長時間國內確診案例數成長少,僅有零星個案。

自6月15日開始放行後,演變成因有遺漏掉的確診者,結果造成從6月15日至6月28日期間共確診30例病患,且其中5名為本土感染個案,3名感染源不明),故冰島也開始檢討這樣的措施。

所以陳時中指揮官強調,綜合國內外經驗、作法,目前指揮中心對於邊境的相關策略還是需要謹慎進行,只有靠PCR在機場的檢驗並沒有辦法確保社區安全,且如果自主健康管理沒有做好,風險相對更大。

國內檢疫量能少,導致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被找出?陳時中這樣說…

至於外界一直爭論的國內疫情現況,究竟是怎麼樣?陳時中指揮官表示,國內共檢驗了7萬6,883位,換句話說,我們每百萬人檢驗了3,300位左右,檢驗出447名確診,分別為35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

大家都在討論,是否台灣2,300萬人中是不是有被漏掉的?陳時中指揮官說:「可能!他也相信可能會有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被漏掉在外。」到底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把這些人找出來,有沒有需要廣篩?是不是我們國內檢疫量能相對少,所以有很多被感染的人沒有被找出來?

(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指揮官回應,問題是怎麼樣把這些人找出來?是不是要把擴大篩檢的條件放的更鬆?事實上,台灣現階段是有症狀、在醫師判斷下就能採。而對所有醫護人員、計程車/遊覽車司機、經常暴露在擁擠地方的店員都來採,是否能幫助發現個案?其強調,其實這和現階段的策略差異並不大,因為台灣感染率就是低。

另外,陳時中指揮官也強調,我們要想一下,找出來這些可能無症狀的被感者的意義在哪裡?其實,就是讓這些人及早就醫、避免疫情擴大。即時就醫是有意義,但從避免擴大角度出發,可以看到從指揮中心採取目前的策略方式,進行6個月後的結果是什麼,10+1+1(12個人),就是10位沒有感染原的,加上1名敦睦艦隊,加1名日本女留學生。

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陽性率低於5%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解封或放鬆社交距離的條件,而台灣只有0.43%,幾乎是世界最低。(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陽性率低於5%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解封或放鬆社交距離的條件,而台灣只有0.43%,幾乎是世界最低。(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換言之,就是有人傳給上面12個人。但要從這12個人中找到後面的這些人,事實上是找不到的。更何況如果將這一塊裡面的人,套到台灣每週看門急診的人數,每天3、4千人循環一個月;且如果未在發病期,也非感染期間,其實PCR檢驗是驗不到的。所以可能需要每14天循環,把這些人再找過一遍,結果是避免6個月內12個未知感染原的病人,在整個社會成本、效益其實差非常的多。

且在醫護人員相關擴大篩檢計劃中,檢驗了5千多名醫護人員,也沒有任何1人是確診的。因此,指揮中心也強調,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特殊的群體且有科學實證的基礎,指揮中心也願意來做,因為事實上台灣現階段的檢疫量能是足夠的。

檢驗量能是否足夠,應該看當地疫情規模,而非人口量!台灣陽性率只有0.43%

另外,大家一直在問是不是檢驗的量少,所以產生的確診數少。陳時中指揮官表示,檢驗重要的在於陽性率高不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針對各國檢驗量能指標的說明,檢驗量能是否足夠,應該看當地疫情規模而定,非以該國人口量而定。

觀察該地區每日篩檢陽性率(每日確診數/每日檢驗數),反而是最可靠評估當地政府檢驗是否足夠的指標。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陽性率低於5%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解封或放鬆社交距離的條件,而台灣只有0.43%,幾乎是世界最低。

其也再次強調,指揮中心認為有科學實證的基礎、有意義的檢驗,指揮中心也願意來做。但目前來講會稍微有點困難,因為現在許多檢驗的極大值,都比台灣的盛行率要來的高,換句話說就是驗不太出來。

歐盟開放14個國家旅客前往觀光,名單沒有台灣?陳時中說

至於大家關心的歐盟昨6月30日公布,自7月1日起歡迎14個國家的旅客前往歐盟觀光,但名單沒有台灣一事。陳時中指揮官也特別以台灣現況對照歐盟的「取消第三國旅行限制」評斷標準的流行病學條件、防疫措施(含社交距離)、經濟和社會考量、互惠原則等進行來討論。

其提到,從最近14天確診病例數來看,台灣比照歐盟的標準低很多,且通報系統也很完成。而從防疫措施來看,台灣口罩充足、社交距離雖然近期保持較差,但也沒有讓整體疫情擴大。而經濟與社會考量,則是互相往來的經貿與旅遊的人多不多,與經濟層面的影響。不過,其也坦言,在互惠原則部分,這點確實對我們形成一個困難,兩個疫情不同的地區,要用同一個標準放寬要很謹慎,會和歐盟持續溝通,讓他們明瞭相關情況。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9/8224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