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隱形殺手正在滲透你的肺  蘇大成醫師教你戰勝世界公敵

獨家報導/ 2020.06.13 17:33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張淯 社長|文字編輯:陳曉玫|攝影:編輯部|責任編輯:林玟玟

日前報載,據衛福部公布2017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肺癌死亡人數為9235人,死亡率高居所有癌別第一,連續8年居冠。就連身為小兒科醫師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夫人陳佩琪,都在8年前因為例行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肺腺癌第一期。但陳佩琪一直想不明白,她和家人平常都不吸菸、也沒有家族史,到底為何會罹癌?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肺癌早已成了一種人人皆須警惕的疾病,而得到肺癌的病例中,有一半是肺腺癌患者。肺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是透過健康檢查才能發現。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肺腺癌產生?怎麼做才能避免得到肺腺癌?

在前年,60歲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因為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前往醫院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肺腺癌。除此之外,過去曾擔任過法務部長的陳定南、受到眾人喜愛的知名藝人鳳飛飛、一生奉獻給舞蹈的舞蹈家羅曼菲等名人,都是因為肺腺癌病逝。肺腺癌究竟是什麼?我們又為什麼會罹患肺腺癌呢?本期《獨家報導》特別邀請到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醫生,帶領讀者跟我們一起,看新聞搞懂健康。

張淯社長:

我們今天專訪的是擁有內科、心臟內科及職業醫學專科權威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大成醫師,一直以來,蘇醫師致力於推廣膽固醇與心臟血管疾病方面的教育,更積極讓國人了解動脈硬化疾病的預防及控制,為此還推出兩本專書《別怕膽固醇》及《膽固醇與健康》。除此之外,蘇醫師在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投入心力,側重於心臟血管疾病的世代追蹤、素食者動脈硬化及其相關因子與高血壓與高脂血症對頸動脈硬化之相關研究。蘇醫師對自己的專業具有非常大的熱誠與研究精神,也對我們今天的主題有十分深入的了解。首先請問蘇醫師,肺腺癌是種怎樣的疾病?它會表現出哪些症狀呢?

蘇大成醫師:

肺癌分兩類,一類是小細胞的肺癌,一類是非小細胞的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含肺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只有少部分是大細胞癌等。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肺癌幾乎沒症狀。肺癌會轉移還會有侵犯性的表現,徵狀有咳嗽(久咳不癒甚至咳血)、淋巴結腫大、神經徵狀(轉移或壓迫到神經系統時)、骨頭疼痛(轉移到骨頭時),肺腺癌侵犯到肋膜也會造成胸部悶痛、肋膜積水,也會造成呼吸困難。另外不明原因的發燒或體重減輕,也是常見的症狀。

張淯社長:

那麼,致使肺癌產生的因素有哪些呢?

蘇大成醫師:

過去肺癌發生的原因,吸菸是最常被歸罪的生活習慣、二手煙也是常被歸咎的病因,工作職業上石綿的暴露,也被證實是肺癌的發病根源,尤其是間皮瘤(mesothelioma)。室內放射性氡氣,在美國則是被歸為第二名的肺癌原因,其他的原因則有待更多研究及證據。在華人社會較特別的室內空氣汙染,廚房油煙及燒香習慣,也常被與肺癌連上相關。

然而,目前肺腺癌被歸因與吸進去的空氣有關,2013年十月世界衛生組織最具權威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將室外空氣污染歸為第一級致癌物質。始因於2013年九月歐盟的長期空氣汙染研究(ESCAPE),在刺胳針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歐盟17個研究世代中住址沒搬遷過的312,944位居民,經過12.8年的追蹤,發現每增加5微克/立方米的 PM2.5暴露,其發生肺腺癌的風險就會增加55%。現在室外空氣污染,已經被視為肺癌的致病原因之一。燃燒柴油排放之廢氣,早在2012年就被歸類為第一級致癌物質。所以空氣污染已被廣泛的被視為致癌物質,難怪大家都聞「PM2.5污染」而色變。

因此應從居家環境和工作環境中,去尋找是否存在癌症的來源,包含空氣裡的汙染物,分為氣態和固態兩種汙染物。目前國人重視的PM2.5是粒徑小於2.5微米的空氣微粒,屬於空氣中懸浮的固態汙染物,比紅血球(5~7微米)小,會通過呼吸道到肺泡,再經過血液到達全身,若PM2.5上面黏著物理性及化學性物質,如重金屬、多環芳香烴、細菌或黴菌、過敏原等,進到身體內無法消化或排出,就會累積在體內,慢慢造成影響。比如我小時候經過燃燒生煤(含硫較高)的小吃攤時,就會氣喘發作,可見二氧化硫(SO2)是常見的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對人體影響很大,許多人一聞到就引起身體的反應,如過敏、暈眩、或氣喘發作等。

而氣態汙染物其分子更小且無法阻擋,即使戴PM2.5或N95的防護面罩都無濟於事。其實除了要降低空氣中PM2.5,也要設法減少室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VOC),包括油漆、傢俱、洗碗精、香水…等居家常用物品,及居家裝潢:包括PVC或相關的塑膠地板、天花板、牆壁、或壁紙等,皆含有不同的揮發性化學物質,包括甲醛、甲苯、甲醇、乙醇、丙酮和苯等,還有居家最常見且較輕的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PAH)化學物質「萘(Naphthalene)」。目前懷疑它們可能與肥胖、糖尿病及某些疾病有關聯,至於甲醛和苯則是有名的致癌物質。而這些揮發性氣體都瀰漫在室內環境中,與癌症的關聯性值得進一步研究!目前台灣較為忽略的氡氣,也是肺癌中值得大家重視的,除此之外,二手菸以及居家油煙也是居家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居家中廚房和廁所,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廁所裡有清潔劑、芳香劑、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精、洗衣粉,全都含有化學物質,使用過一定會留下痕跡。

張淯社長:

若依您所說,廚房算是主要的空氣汙染來源,為什麼有的廚師整天和油煙打交道,依舊身體健康;而有的家庭主婦偶而才在家下廚,卻遺憾地得了肺腺癌?

蘇大成醫師:

疾病的發生與你的環境發生作用,而這環境就與你吸到不好的東西有關,當然也包含你吃到或接觸到的東西,它們交互作用之下產生疾病,包括晚睡、緊張、壓力等生活習慣,都與疾病有關。肺癌是肺細胞的轉變,等於是原來肺細胞及組織發生致癌的改變,在加上有許多促發因子在裡面,所以一個人會致癌絕非只是吸到不好的空氣。根據我們居家油煙的研究顯示,您是喜歡炸的、煎的,用油和用肉都與您家的空氣有關。您們家抽油煙機有沒有效,根據我們團隊在過去三年,在大台北地區90個居家研究的發現,大部分的抽油煙機只有20~30%的效能,這還是高估,有的甚至低於20%,也就是說70~80%的煮飯烹調產生之油煙,是會逗留在您居家環境中的。

張淯社長:

所以是不是抽油煙機的效能好,罹患肺腺癌的機率就會比較低呢?

蘇大成醫師:

抽油煙機效能好,暴露到的油煙及熱就會較少。但是否會降低罹患肺腺癌的風險,這個推論可能太早也太武斷。端看你如何料理,比如家庭主婦常為了省油,只用一點油就去油炸,就會產生很多油煙。另外,用瓦斯爐油炸、大火快炒的方式烹調,都會產生較多油煙。還要小心發煙點很低的調和油,因為油發煙就代表油已經變性了,它與食物所產生的效應,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東西。肉是否有添加一些化學物質,如防腐劑;是小火或大火、料理用的鍋是什麼鍋,都會影響油煙產生。重點是煎煮東西時間都不要太長、油煙要少一點。所以烹煮食物最好用小火、適當的油、快速煎熟。但是煎魚時,煎的時間長、產生的油煙也較嚴重,所以廚房的抽油煙機效能,以及廚房的通風換氣,也會影響室內油煙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水煮和以蒸氣方式料理(例如電鍋),是最佳的料理方式,幾乎無油煙。產生油煙最多的是煎和炒,油炸時,用油少也會產生油煙,另外,發煙點低的油會造成較多油煙,這些都需特別注意。在廚房,除了煎、炒、炸的烹煮食物會產生較明顯之油煙外,使用瓦斯本身就會產生空氣汙染,必須要小心。

張淯社長:

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談論我們吸入的氣體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是不是可見的煙霧和隱形的氣體,就是影響或造成罹患肺腺癌的成因呢?

蘇大成醫師:

不能直接斷定,雖然有許多研究指出,肺腺癌與氡氣、抽菸有關,至於其他化學物質像苯,會造成血癌及很多癌症。還有重金屬的鉛跟鎘也值得注意,我們在國內最近的研究發現,暴露在較高的鉛跟鎘之中,與高血壓、代謝症候群及早期動脈硬化皆有相關。同時曝露氡氣、甲醛、苯及重金屬鉛跟鎘較多時,是否會進一步增加癌症的機率,則需進一步研究。

張淯社長:

那像柯P的老婆陳佩琪一樣,不抽菸又無家族病史的人,為什麼還會罹患肺癌呢?她還是位小兒科醫師,應該也是很注意身體健康的。

蘇大成醫師:

如果我們願意抽絲剝繭的去解析,你辦公室和家中的空氣、灰塵就是你要調查的證據,是否空氣中有毒氣?你辦公室和家中的空氣中之PM2.5有何特性?遺憾的是沒人去追根究底的調查此事。得了肺癌的病人,並不知道家中及辦公室的空氣好不好,我們應反向思考此事,把兇手找出來移送法辦,這樣才能高枕無憂。而非一味的求醫生救你,因為大部分醫生能做的,就是診斷疾病開藥或加上手術開刀,給你最好的診斷及治療。否則即使接受治療把癌症去除,如果沒有面對這些根本問題,出院回家之後,這些造成癌症的元兇還是會伺機傷害你。另外,是否有不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或是社會精神壓力,這些都會與您的疾病有關。

張淯社長:

那麼普通民眾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預防肺腺癌?我們該特別注意哪些地方呢?

蘇大成醫師:

因為大部分人有90%的時間都在室內,跟你健康密切關聯的是家中和辦公室的空氣。每天花5~10分鐘將所處的周遭環境整理、打掃乾淨,盡量將室內空氣汙染的部分減到最低,這樣會讓你更健康。
所以我們首先要減少室內PM2.5的成份,第二是減少室內揮發性的化學氣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市面

上使用的芳香精油,大部分都是化學合成的,必須小心謹慎。有句名言「萬物皆有毒,只要劑量足」,連人體必需的「氧氣、水」都可能會使人中毒,所以好的東西都只能適量,過猶不及是造成疾病很重要的根源。

好的空氣要多一點,就必須打開窗戶讓外面的好空氣能夠通風對流。甚至開冷氣時我都建議開一點小縫,雖然犧牲掉一點冷氣,但可以讓空氣得到交換,若有抽風扇協助換氣更好。因為濁氣在下清氣在上,濁氣指的是二氧化碳(CO2),清氣指的是氧氣(O2)。若沒有通風換氣,室內CO2一直累積,就會想睡覺、做事沒有勁,身體會變酸,進一步刺激食慾中樞,加上為了提神,於是開始多吃東西和喝咖啡。不活動又多吃,就會變得越來越胖,高血壓糖尿病就跟在後面了。

實際上癌症的產生,與免疫系統變弱有關,當免疫系統無法壓制癌細胞時,癌細胞就得以成長甚至轉移。睡不好、壓力大、緊張,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會造成體內內分泌及心血管系統紊亂。若能好好休息睡覺,壓力會減輕,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交感神經活性下降,身體的生物節律恢復正常,許多疾病自然就減少,人體也變得更健康。皮膚和肺臟皆是吸收及排泄機構,與你的疾病與健康息息相關,但目前國內的狀況是,病人得到肺癌,並不會去問你呼吸的是什麼空氣,未來建議去找問題的根源。

張淯 社長:

您曾說「健康從環境開始」,怎樣的環境較能避免罹患肺腺癌,讓人更加健康?

蘇大成醫師:

室內環境有好的景觀也非常重要,能讓人心胸開闊、心情變好,所以減少室內雜物及陳設,時常整理清潔,保持「整齊、清潔、簡單、樸素」是室內景觀的基本要求。另外建議您的座位的方向及光線也要有所要求,最好不要面對牆壁或是陰暗不見天日,若每天面壁思過,會想要罵人,也會變得小家子氣。比如您到溪頭森林遊樂區旅遊,吸收到大自然柳杉森林的芬多精,我們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的數量及功能,活化免疫系統。飲食要依循食療的要求,在海拔較高溫度較低且缺氧的環境下,熱量、水分、蛋白質、及營養素的補充皆須注意,而且不能熬夜或過度飲酒作樂,才會有此功效。到溪頭森林做森林浴,除了新鮮空氣外、更有優美的景觀,讓您心曠神怡。去度假時,我們會把許多公事、或是煩惱的事情拋開,人的精神情緒壓力變少,對免疫及心血管系統是有幫忙的。雖然您無法將溪頭搬回家,為了改善景觀,建議您可以在室內種植會吸濕氣、也可以改善空氣品質的植栽,例如觀音竹、蘭花或鹿角蕨等。

張淯 社長:

蘇醫師,除了環境要改變,請問還能做些什麼來加強、改善我們的健康?

蘇大成醫師:

癌症其實有很多原因,但我們可以盡量降低罹癌的風險。比如在吃的方面,可以在飯前20~30分鐘先吃生菜水果,蔬果內含豐富的維生素及酵素,可幫忙我們消化、吸收、及代謝食物,讓身體需要的營養不會缺乏。建議各種綠色蔬菜及各種肉類多方攝取,不僅可以攝取不同的營養,還能分攤在食物中殘留各類毒物的風險。但是記得選取較無農藥殘留或無寄生蟲的蔬果,例如需要削皮的根莖類蔬菜,紅蘿蔔、小黃瓜、小番茄、黃甜椒等蔬菜。而在居家方面,空氣濾清器確實有其角色,但記得時常清洗過濾網(內外),活性碳的過濾網則必須花費較多,且需要定期汰換,使室內空氣更加清新,但是耗費能源且有少量的電磁波,而且只能對小面積的房間有效。只要時常打掃整理、保持房間整齊清潔之習慣,室內空氣汙染是可以明顯改善的。

另外大家誤以為窗戶關起來,PM2.5就進不來,實際上仍然會從門窗空隙滲進來,而且是有毒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會滯留在室內出不去。我們要是有掃地,就會發現各種汙染物質的沉積物,而這些灰塵中我們發現有許多的塑化劑,而它是很強的過敏原。此外,塵蹣三、四天就會跑出來,臥室中每周都要固定將床單、被套、枕頭套換洗。只要您時常換洗,過敏及氣喘疾病將會明顯改善。
人類健康的密碼和太陽的節律有關聯,所以您只要秉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起居作息,凡事秉持中庸之道,相信健康將離您不遠。


對抗新冠肺炎應從日常生活做起

文/蘇大成醫師

飛機郵輪上群聚感染

台灣最近新發生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十之八九皆是境外移入,尤其是歐美回國的年輕人。值得注意的是中華航空3月30自美國紐約返台之「CI-011」班次客機,迄今確診已9人,後續還會有人發病。如同今年二月全世界矚目的鑽石公主號,近一個月共發生712個案例,不太可能用接觸或飛沫傳染來解釋這樣大規模的群聚感染,而在飛機上的群聚感染,就是另一密閉空間中空氣傳染的翻版。

密閉空間 嚴防空氣傳染

做了20年空氣污染的研究,在這一次病毒事件中,更要呼籲大家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空氣傳染,不要讓病毒在密閉空間裡停留,對公共場所的扶手握把,尤其是不鏽鋼或是塑膠製品的表面,一定要每天多次的勤加消毒清潔,才能減少感染的風險。

2003年對SARS的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論文,從香港到北京飛機上,一個病人傳染22位同班飛機乘客;或在香港九龍淘大花園大樓社區的群聚感染事件,一個病人竟然傳染321位居民,一再都證實「空氣傳播」是大型群聚感染的主因。

面對這次全世界大傳染的真相是許多病例就是空氣傳染。新冠病毒比肺結核細菌小了100倍以上,既然肺結核病菌是空氣傳染,COVID-19是呼吸道病毒,空氣(Air)氣膠(Aerosol) 當然是最可能的傳染途徑,而最近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存活三小時以上。

暮春節氣 疫病叢生

在此暮春節氣、春分之後的清明穀雨季節,「雷聲始鳴、風塵骯髒」,更應注意環境衞生,減少居家環境的灰塵。因為下雨濕氣又高,空氣污染中的灰塵,細菌病毒特別多,微生物將隨風而行,保持居家通風換氣,時常打掃清潔,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簡單、樸素」就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勤加打掃 少用塑膠 防病不二法門

要預防病毒感染,除了避免暴露危險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密閉空間的房間或交通運輸,勤洗手戴口罩,人與人間保持社交距離,遠離可能或是確診的病例。我們能夠做的是把居家環境、房間打掃乾淨,減少家中的灰塵和多餘的家具,尤其是塑膠類用品(已經一再被證明是病毒存留三天以上最久的物體),方能減少病毒逗留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必須藉由通風換氣,減少居家房間中空氣流通的阻礙就是最好的防疫措施。

改善通風換氣 減少細菌病毒逗留

我在2018年的29個居家研究發現室內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臥室內24小時的室內二氧化碳(CO2)濃度愈高,細菌量就愈多,尤其是CNS葡萄球菌。這個研究指出室內通風換氣不足時,室內CO2上昇,所有的空氣品質監測皆不良,不僅是對心血管的不良效應特別明顯而且細菌量還大量增加。尤其是CNS葡萄球菌是許多社區感染肺炎或是院內感染中常見的菌株,而竟有可能是空氣傳播,因此改善通風換氣,才能減少病毒逗留。

室內盆栽薄荷 每天一杯薄荷茶

許多庭園植栽,例如薄荷已被證實會抑制某些病毒,我團隊最近的先驅研究實驗發現貓薄荷可以產生許多單類的芬多精,例如松油醇及α-蒎烯等,都是過去已被證明有抑制病毒之效,所以建議家中種幾盆薄荷,飯後來杯薄荷茶清涼解熱,也是防疫的健康保養策略。在此病毒大傳染期間,大部分人都長時間在室內,尤其是居家或辦公室內,我們更應該重視如何建構一個健康安全的居家環境,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

這篇文章 隱形殺手正在滲透你的肺  蘇大成醫師教你戰勝世界公敵 最早出現於 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