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意流」在一中! 第16屆語文資優班成果發表 面向多元令人驚艷

大成報/ 2020.06.12 05:15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英雄出少年!為加深學子對社會關懷的廣度,臺中一中已連續多年引導學生進行專題寫作,今年是語資班第11次專題成果發表會,12篇小論文中,主題涵蓋時事、校園文化、社會寫真等等,不僅面向多元、也顯露「一中人」日趨廣闊的社會觀察視野;校長陳木柱肯定孩子們的表現之餘,不排除把作品推向國際舞台的可能。

一中指出,語資班首次成果發表在2010年登場,由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敦聘教授群指導語資班第六屆同學進行專題寫作;此後參加中央研究院教授陳志柔主持的「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現由國教署承辦),課程安排高一修習「人
文社會導論」及「經典閱讀」、高二學習「人社社會專題」,為期2年的時間進行專題研究與寫作訓練;並於高二下學期發表專題成果,促進高中生及社會各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

為開拓語資班同學的視野,學校也廣邀全國各高中語文資優班及人文社會班同學共同參加發表會,藉此相互觀摩切磋、腦力激盪,強化彼此學習成果。

語資班召集人謝珮玲老師透露,受疫情影響,世界的日常以異於平時的步調進行,各地封城鎖國、百業蕭索。而臺灣在風暴中努力站穩腳步,師生們的課堂也得以持續,由1623的二三子擔綱的「一中語資年度成發」更是箭在弦上;因此,同學們把這次主題命名為「意流」,除了指向自身意識與情感的流動,也含藏「16」的聲音符碼,代表自我定位的意義傳承與遞嬗。

作品主題相當多元,有從高中生經驗出發、探討「臺中一中第三類組學生選組預期與適應情況之研究」;學生使用外送經驗的「美食外送風潮」;有關注臺中經濟與土地議題的社運人士「以角色理論詮釋林金連先生的生命史」;研究臺灣2020總統大選時報社社論的「報社的不同意識形態對其新聞撰寫之影響」。

今年還有2篇過去較為少見的比較文學主題,「武俠小說的正邪之辨──以《倚天屠龍記》為參考文本」、「愛倫坡第一人稱謀殺小說之不可靠敘事者呈現」,顯現今年題材的廣度。

此外,這屆發展的「專題報導」主題也切中時事,如探討臺生到上海求學現象的「臺生上海求學記」、原住民同學以自身返鄉的角度報導「Inner and Outer:花蓮阿美族馬太林部落豐年祭之我思」、關切學習與校園文化的「學思革新」、「校園裡的權力與性別」等;紀錄片拍攝更是今年首度出現的形式,「綉丹髮廊」是學生以祖母、母親開始的理髮店,記錄中臺灣經濟起飛後的興衰,以及兩代女性之間的親情與摩擦,頗耐人尋味。

而今年成發主題總共有12個,多樣豐富的面向看見同學們與時俱進的洞察力,及對社會環境變遷的關懷力。導師黃鈺真肯定同學在過程中的努力與付出,她認為,如何從無盡的文獻大海中提取出真正必要的資訊,如何找到受試者並與之建立信任關係,資料蒐集完後如何有系統地分析呈現,和指導老師及研究夥伴意見分歧時如何溝通,這些都是做學問時實際會遭遇的難題。這是一場與自己對決的耐力賽,更是個摧殘肝臟和心靈的時期,也容易讓人開始自我懷疑;所幸孩子們克服萬難堅持下去,雖然成品可能不盡完美,但字字句句都是令人心驚的血汗、也是捱過這場考驗的證明。

面對全球化下資訊科技與網路的衝擊,陳木柱強調,在地化的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的陶冶,對學生愈顯重要;因為科技撐起的現代文明槓桿,其支點永遠都是人文關懷。淬鍊11年、鋒芒盡顯,陳木柱說,這群語文資優班同學值得喝采!也期盼透過2年來的準備歷程,培育出文化底蘊扎實的青年學子,不僅在專業領域出類拔萃、更引領社會邁向穩健豐盈的未來!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