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年輕人就沒有心臟病? 心臟內科醫師教你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華人健康網/記者李旻樺/台北報導 2020.04.10 18:00

國標女王劉真日前因心臟主動脈瓣膜問題離世,讓人不捨又難過。同時也想到2019年底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猝逝。兩位藝人都有標準的身材與良好的運動習慣,並非一般人認知的高危險群,卻接連出現心臟問題而發生憾事。也讓不少人擔心起自己的心臟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心臟內科陳志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心血管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但不代表年輕人就能放鬆警惕!

新聞圖片

華人健康網於2020年第一季問卷發現,34歲以下的年輕人比較害怕遇到感冒或腸胃炎,對於心血管疾病關注度遠低於35歲以上的族群。由於心血管疾病好發在有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的長輩身上。也因此讓年輕人多半認為心臟病只有到老年才會找上門,然而並不盡然。由於飲食西化,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與外食族增加,容易造成年輕人出現高血脂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陳志維醫師提醒,吸菸不僅會致癌,當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學物質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卻是許多人所忽視的危機。

新聞圖片

心臟危機不一定有徵兆?

陳志維醫師表示,心臟疾病的警訊可分為典型症狀與非典型症狀。

.典型症狀包含胸口被石頭悶住的胸悶感,甚至胸悶不適會轉移到左肩、下巴、背部。以及還有喘的狀況,當一般活動,甚至是休息時都會喘時,就要留意。

.非典型症狀則大多出現在女性、老年族群、糖尿病患者身上,如感到虛弱、頭暈、噁心等症狀。

坊間流傳耳朵出現折線也是心臟病的非典型症狀之一,陳志維醫師表示,研究顯示的確有部分患者出現類似情形,可能由於心臟血流供應不佳,使耳垂流失膠原組織,導致折線出現,但也並非代表每個心臟病患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改變,是年輕人容易出現高血脂問題的主因

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改變,是年輕人容易出現高血脂問題的主因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要了解高危險因子!

一旦發作就相當於重症,是許多人畏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心血管疾病有幾個無法抗拒的因素:

  1. 年齡:即使身體健康,心臟功能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弱。

  2. 家族病史:若家族有人罹患心臟病,會增加早發性心臟病的風險,更需要留意生活品質與習慣。

除了不可抗因素之外,陳志維醫師表示,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如痛風、自體免疫疾病等發炎性疾病以及抽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就要控制這些高危險因素。例如戒菸來遠離心血管疾病與致癌風險,本身具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則要遵循醫囑,嚴格控制與治療。

陳志維醫師提醒,吸菸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卻是許多人所忽視的危機。

陳志維醫師提醒,吸菸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卻是許多人所忽視的危機。

對於一般青壯年,妥善控制體重、避免久坐,增加規律運動,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飲食方面,外食族可以減少食用紅肉,如豬肉、牛肉,選擇雞肉、魚肉等白肉類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也有研究指出,適量堅果與橄欖油都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所幫助。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81356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