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5G時代來臨,具備高傳輸量、低延遲、高穩定性的無線通訊系統至為關鍵。國立交通大學執行科技部「產學大聯盟-三維通信網路技術及其在智慧校園之應用」計畫,開發三維通訊新技術與其相關應用,今(11/28)日盛大舉辦計畫成果發表會,由計畫主持人林一平教授主持,以「毫米波寬頻無線電陣列天線系統與單晶片」、「無人機三維異質網路」及「校園物聯網地圖」三大主軸發表成果,期以產學端鏈結的方式,達到「Smart campus today. Smart city tomorrow.」的目標。 這項計畫採用台積電28奈米CMOS製程,成功開發60 GHz寬頻收發電路與頻率合成電路。為解決過往高頻輸出功率不足的問題,團隊使用氮化鋁(AlN)作為成核層,成長出高品質氮化鎵(GaN),實現具有低漏電流、高崩潰電壓的HEMT電晶體,再優化閘極結構與鈍化層成長條件,提升元件特性。其技術硬體開發,將可作為新一代無線傳輸技術WiGig的先驅。天線系統方面,提出創新三維分散式饋入結構,可增加主動電路散熱面積,降低天線陣列系統整合難度,成功展示60 GHz無線通訊功能。 在網路技術層面,此計畫成功開發毫米波追蹤及接取技術、飛船無人機三維異質網路及佈建技術、高低頻帶無線傳輸系統整合(WiFi/WiGig/LTE)技術,實現60 GHz WiGig平台及5G核心網路(free5GC),為世界第一個符合3GPP R15版本服務化架構(SBA)標準的開源核心網路;未來可依應用需求提供新5G服務,滿足物聯網(IoT)、巨量資料存取等行動網路服務需求,並整合邊緣運算技術(MEC),提供更快速有效的移動邊緣服務。 為建構校園立體安全防護網,交通大學將三維通信網路技術套用到智慧校園中,開發「三維模型即時影像融合技術」,在空拍機上裝設多支攝影機,即時串流監控校園動態,加上節點優化和深度學習技術,室外、室內都可進行人形檢索。此外,整合毫米波傳輸技術與無人機,使無線傳輸更穩定,並以領先世界的全新視覺定位法,結合IoTtalk技術首創無人機信件遞送系統。 因應安全駕駛輔助、無人機避障等話題,交通大學也開發深度感測技術。當機器人規劃路徑時,透過輕量化的Visual SLAM演算法,能有效降低CPU運算負擔,使移動過程更為順暢,相關技術也可套用於數位教學平台、智慧節能及智慧建築等領域。 「產學大聯盟計畫」於102年由科技部與經濟部共同成立,連結國內頂尖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攜手產業界聚焦前瞻科技創新研究,使國內產業順利接軌國際市場。交通大學整合資訊工程、電子工程、材料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等系所資源,與廣達電腦、漢民科技、聯發科技、中華電信、光環科技等企業攜手合作,成功在三維通訊無線網路技術上獲得關鍵突破。 (圖由交大提供/1.交大產學大聯盟今日舉辦成果發表。2.無人機與無人飛船對位,可進行高速無線傳輸。3.開發的無人機以無人機送件作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