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芬蘭指揮凡斯卡攜手NSO挑戰尼爾森「不朽」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民生@報/ 2019.11.20 17:35

【文/陳小凌】芬蘭指揮巨匠歐斯莫•凡斯卡(Osmo Vänskä) 將於11月22日在國家音樂廳與NSO聯手演出來自北歐的丹麥作曲家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及貝多芬最為人所知的經典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這兩首交響曲皆寫於作曲家人生最失意的時期,而這些樂曲卻描寫了人心的渴望,激勵人們戰勝命運,從音樂中感受人性光輝。

 

芬蘭指揮歐斯莫•凡斯卡。陳小凌攝影。

 

三度來台的凡斯卡,2017年曾與NSO聯手演出他拿手的西貝流士曲目。凡斯卡任明尼蘇達管絃樂團音樂總監長達16年,在此期間,曾錄製貝多芬和西貝流士交響樂全集,榮獲2014年葛萊美獎「最佳管絃樂表現」與許多提名。2020年1月起凡斯卡將接任首爾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凡斯卡表示:排練時發現國家交響樂團團員非常認真,通常音樂會的曲目安排,都是上半場協奏曲,下半場交響曲。但這次樂團希望上下半場皆演奏交響曲,「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豔,當時就覺得樂團一定都準備好了,所以我馬上就答應來臺灣參與演出。」「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的創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所以這首樂曲有很多戰爭的聲音。彩排時,我也和團員提出,演奏時快的地方要再加快、堅毅的地方則要更堅毅,為的就是呈現尼爾森個人的強大悲傷與受挫感。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則呈現人類對自我、自然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期望。樂曲最後加入的三隻長號,象徵以音樂帶領觀眾眺望遠方,往更好的地方前進。」

 

尼爾森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相當重要的丹麥作曲家,1916年尼爾森寫下第四號交響曲,當時社會上面臨戰火抨擊,在人生最困頓的時期,他認為能夠不朽的除了藝術,只有人類的靈魂。他以《不朽》(不可磨滅)為第四號交響曲標題,在總譜上解釋:「透過此標題作曲家嘗試指出音樂本身就能夠充分表達的事物:生命的基本意志。音樂即生命,且和生命一樣,不可磨滅。」尼爾森突破傳統交響曲的創作架構,以單樂章形式,闡述著烽火之下的人心渴望。這部在人生最挫折的時刻譜寫的作品,現成為尼爾森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

 

芬蘭指揮歐斯莫•凡斯卡、NSO執行長郭玟岑和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黃俊智。陳小凌攝影。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是他最重要也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寫在貝多芬剛失去愛人約瑟芬的1807年秋與冬季。作曲家霍夫曼(E. T. A. Hoffmann)曾說此曲「和絃像一把火,我們以為它熄了,它卻一再熊熊地向上竄起」、「在無以言明的欲求中牢牢抓住我們的心靈」。第一樂章依靠一個簡單的四音動機,及其各種變化構築而成,宛如命運的敲門聲。貝多芬將生活中面臨的不順遂,藉由音樂來抒發,於是「戰勝艱苦,邁向勝利」,成了他創作中期之後的指標。

 

標題《命運》的第五號交響曲,幾乎就是貝多芬內在世界的真實寫照。四個樂章,一氣呵成,貝多芬寫的不只是音樂,更是戰勝命運的凱歌。

 

NSO執行長郭玟岑說: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不朽》、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這兩首作品,呈現不同時代的兩位作曲家,如何以音樂表現在創作面臨困境時,透過文化、藝術、音樂的力量,彰顯人類的精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