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醫師心裡話 我得了罕見疾病

慈善新聞網/ 2019.10.19 00:03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志達平時細心為民眾看診

  行醫生涯遇過形形色色的病患,最難忘的病患卻是「自己」,從沒生過什麼大病的我,竟然得到罕見疾病;面對是否要開刀時,我才發現勸病患很容易,說服自己卻很難…

  大約是在一年前,每當用餐時,我就會打嗝。吃飯打嗝是很平常的事,起初我也不以為意;沒想到打嗝情形卻愈來愈嚴重,特別是太太在吃飯時責罵小孩。原以為是家中氣氛讓人緊張的關係,我請太太不要在吃飯時責罵小孩。她已經努力配合了,我還是一直打嗝;太太只好讓我先用餐,她和小孩隨後再吃,我還是照樣打嗝。後來連在醫院用餐也會打嗝,東西吃得愈多,打嗝愈厲害,我不敢再多吃。晚上睡覺睡到一半,會有酸水突然跑到喉嚨,起床去廁所吐掉再漱口,隔天嘴巴仍會出現異味。

  就這樣,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體重直線下降,三個月瘦了五公斤。我想是患了胃食道逆流,自行開一些胃藥來吃,症狀卻未見改善,便找腸胃內科曾國枝醫師幫忙照胃鏡。胃鏡顯示有輕微胃潰瘍,較特別的是食道下端粘膜偏白,且有食道擴大情形。曾醫師安排我找放射科林志文醫師做食道攝影;看到片子時,我嚇了一大跳,因為我的食道下端異常擴大,且食道跟胃之間只剩下很細的通道。

  林醫師說,我得了「食道弛緩不能(Achalasia)」。當下,我如遭電擊,心想:「天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會得到這種在教科書上才看得到的罕見疾病!」一時之間,真的很難接受這個事實。食道弛緩不能,是因為控制食道下括約肌的神經元出了問題,造成吞嚥時食道無法放鬆,食物堆積在下食道,進入胃的速度變得極為緩慢;目前原因不明,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

  臨床上,病患會出現吞嚥困難、打嗝、胸痛、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症狀。治療方法可採內科治療(療效不佳)、食道氣球擴張術(效果無法持久,且有食道破裂的危險),和外科手術(內視鏡食道切開術及胃摺疊手術)。雖然自己是醫師,但病患該有的惶恐也都少不了。後來,在網路上看到Tiffany小姐的部落格,詳細地描述她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的情形、開刀治療的經過,以及後來痊癒的狀況;感覺比較不會那麼害怕了。

  在面臨是否要開刀時,我才發現勸病患開刀很容易,說服自己卻很困難;明知吃藥療效不佳,我還是先嘗試以藥物來治療。治療此病的藥,一般都使用硝酸鹽類藥物及鈣離子阻斷劑,讓下食道括約肌可以放鬆;這兩種藥剛好是我們心臟科醫師最常開給冠心病患者的用藥。服藥後,症狀沒改善,反而會頭暈,就不再吃了。

  我也特別小心飲食,像番茄、巧克力、薄荷、含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儘量少量多餐,連水都不敢多喝,以免占據食道的空間。覺得自己好像地獄中的餓鬼,肚子餓卻又吞不下去。

  得知新店慈院一般外科伍超群主任,有實際開過「食道弛緩不能」的經驗,就打電話請教他。伍主任建議我先去花蓮慈院找胃腸科陳建麟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因為陳醫師對這個疾病有特別研究,且常和國外的醫師做討論。於是,我前往花蓮接受檢查。首先是做食道壓力檢測,以確定是罹患「食道弛緩不能」;接著,將一條比原子筆管心略粗的管子,經由鼻子放入食道,監測二十四小時的酸鹼值變化,以排除胃食道逆流症。

  和伍主任約定好開刀日期,父母即陪我北上住院。當時,有兩位實習醫師來問病史,我笑著跟他們說:「你們運氣真好,當Intern就可以看到這種病。」問完病史後,他們要離開了,我還請他們做理學檢查,以加深對這個疾病的認識。當我穿著薄薄的手術衣,被推進開刀房時,麻醉科醫師問我:「是不是會緊張?」我說:「我不是緊張而發抖,是因為開刀房冷氣太強,冷到發抖。」這是我開刀前的最後一句話,當時心裏還想,如果手術失敗,那不就是遺言了?

  等恢復意識、回到病房,頓時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對整個開刀過程也完全沒有任何印象。除了上下床會腰痛,倒沒什麼不舒服;且開刀傷口很小,恢復得很快,三天後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做完胃食道切開術後,會造成胃酸容易逆流,所以要再加上胃摺疊手術,以預防逆流;剛開完刀的前一個月,我還是偶有胃酸逆流的情形,不過這是可以用藥物控制的。之後,胃酸逆流的情形消失了,目前我已不再需要吃任何胃腸藥,體重也回升了兩公斤。

  在家休養了兩個星期,我回到醫院上班。門診病患知道我去開刀,訝異地問:「醫師也會生病哦!」我回答說:「人都會生病,醫師也是人,當然也會生病!」生病期間,我常想不管是什麼食物,好吃或不好吃,只要能吞下肚,就心滿意足了。人生真的不用要求太多,只要「吃得下、睡得著」就行了。如果可以讓我選擇生病或不生病,我真的會考慮一下,畢竟這個病讓我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也成長不少。

(撰文╱林志達(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攝影╱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