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慈悲喜捨光芒。譜.躍動國際樂章~三十而立樂說教育人文傳奇」,廿八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教育三十周年慶典活動,在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的陪同下,慈濟科技大學(原慈濟護專)、慈濟大學(原慈濟醫學院)、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台南慈濟中學四校師生、校友,慈濟各志業體主管及同仁一千多人共聚一堂,共同見證慈濟教育志業三十年蛻變及成果。
活動在四大志業主管及同仁共同演繹「勤行頌」正式展開,並以影片、見證分享的方式,讓參與者了解慈濟教育志業如何實踐「慈悲喜捨」校訓。三十年後的今天,慈濟教育四所學校已培育近4萬名校友,而慈濟傳遞的人文與愛,也透過校友們傳到世界各角落。慶典中,師生演繹兩段取自佛教經典的曲目《光目女救母》、《因緣果報》,提醒大家行善行孝不能等、齋戒護生愛大地,拉大情擴大愛,從護生關懷擴展到愛護地球。
三十年前,證嚴上人的一念初心「為了解決東部地區原住民少女就學就業的問題」萌念興辦教育。1989年9月17日,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典禮,僅107名新生入學現場卻來了二萬多人,可見外界對慈濟首度辦學的殷切期待。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一年級學生呂芳羽(太魯閣族),家境清寒,每月都領取慈濟補助金額,芳羽表示,慈濟給予的不只是生活補助,也讓自己的心理充實了很多,期許自己畢業後幫助更多的人。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慈濟教育除了重視專業養成,更重視人文涵養,教育志業與四大志業緊密結合,讓善的循環源源不絕。師長們以身作則,跟隨著慈善志業腳步,帶著學生從國內到海外,學習用自己的專業服務他人,也在服務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慈大教育傳播學院院長何縕琪教授表示,教導孩子環保、行善、行孝,用生命影響生命,期許同學們能自我承擔、傳承愛的使命,讓世界更美好。參與慈大人醫菲揚國際志工的慈大護理系蔡承洵同學表示,在志工服務過程中發現,只要一個笑容,一個擁抱,一首當地歌謠,就可以拉近距離,傳遞內心的真誠與關懷。台灣921地震、八八風災、台南地震、八仙塵爆、0206花蓮地震,教育也都沒缺席,曽參與多次募心募愛活動的慈大附中小學部林語桐小朋友說:我要持續做個手心向下的小菩薩。
臺灣教育風氣過於偏重學業成績,較少針對學生品德嚴格要求,缺乏人倫的素養,造成許多社會問題。教出有教養、有智慧、有競爭力、會生活的孩子,是慈濟學校教育重要的核心價值與目標。慈濟大學校友蔡蕙馨在就學階段參與骨髓捐贈建檔,也很幸運配對成功,蕙馨說:感恩有助人的機會,互相幫助良性的循環,是在慈濟受教育珍貴的地方。
有一種愛是循環不止的,無語良師他們在生命停止時捐贈大體給醫學生學習,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慈大無語良師除了在醫學系三年級解剖課教學使用外,更在2002年首創模擬手術教學,提供給即將進入臨床的醫學生學習,迄今包括慈大、台大、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0所不同學校,10個國家1463師生參加。此外,台灣醫學會包括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耳鼻喉科學會、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等共30個醫學會,2879人亦參加學習;透過不同國家的醫學生和醫師在大體老師身上的學習和啟發,最後再透過醫師的手回饋給病人。
「教育能夠改變弱勢學童的未來!」身為布農族原住民媳婦的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羅淑芬(上圖拿麥克風者),長年帶領學生往返花東偏鄉部落,不但幫助偏鄉孩童,也讓護理系學生學習同理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更提前體會護理的價值和意義,更因此獲得108年師鐸獎殊榮。「因為在慈濟,我們才有機會改變部落及我們的人生。」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科五專四年級胡怡庭說。走進慈濟教育志業各校的歷史,有一群人一直陪伴著學生成長,參與同學們每個人生的重要時刻,他和學生不是家人卻是親似家人,「慈誠懿德」是他們的名字,四所學校慈誠懿德會總共有2162人。慈誠爸爸鄭敏朗師兄,從沒有小孩到10多個小孩陪伴走完最後人生,便是師兄真誠無所求的付出得到滿滿愛的回饋。
慈濟教育耕耘三十年,實踐創校理念,也逐漸開枝擴葉。陳柏威醫師說:慈濟影響我最深的是去幫助人的概念,慈濟的教育帶給我更寬廣的生命並學會與眾人為善,讓生命中充滿更多歡笑與喜悅。
三十年的努力與堅持,慈濟教育的影響力已漸趨展現,日前慈濟大學獲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大學社會影響力排名全球第67名、亞洲第10、全台第1的殊榮影響力排名全球第67名、全台第1的殊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教授說:慈濟教育因有上人指引正確方向,及慈濟人用愛舖成道路,因而能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校風。教育的根真的很苦,但果實卻是甜美,教育培育無數人才,改善醫療東西失衡的狀況,不以現有成果滿足,更加努力,厚植教研根基,發揚人文精神,成為清流,清流變主流,成為翻轉人生,改變世界的力量。
而慈濟教育志業近年來外籍學生持續增長,來自莫三比克的蔡睿和(如上圖中)說,學習中文的最大的動力是因為要了解上人的法,希望未來回去能繼續傳承上人的法。印尼習經院的陳高力說,感恩慈濟的協助,改善我們學校的環境,還讓我可以圓夢來台灣讀書,即使我們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卻可以互相尊重。
在慈中弦樂隊及慈大校友孔睦寰醫師「想師豆」的樂聲中,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及臺南慈濟中學姚智化校長,期許傳承慈濟精神,莫忘初衷,再創教育的另一個巔峰,王本榮執行長(上圖最上排)更大聲說,慈濟教育已完全化、國際化,而且始終如一、使命必達。
證嚴上人曾獲得七個榮譽博士學位,中正大學副校長蔡榮婷出席祝福教育志業三十週年,蔡副校長說,證嚴上人用他的手打開國際之門,讓慈濟團隊在世界各地,取之當地,用之當地,向不同信仰的族群伸出雙手,願意包容不同宗教的高尚情操,正是台灣需要的。
一路走來,是許多人前輩的用心投入,才能成就今日的慈濟教育志業。慈濟教育志業第一位校長楊思標教授,在慈濟各志業執行長及校長的陪伴下上台(如上圖),除了期許慈濟教育志業勿忘初衷,也象徵代代相傳教育英才。
教育志業董事王端正致詞(下圖左三)表示,三十而立,是一個轉折點,是為了邁向一個更高的台階做準備。上人為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我們也要為學生指出正確的路。慈濟不管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是環環相扣的生命共同體,更是喚起社會的傳奇的現在進行式。
證嚴上人開示,感恩過去沒有空過每一秒,看到教育從一粒種子變成一棵大樹,孩子長大了,承擔了責任,方向很準確,教育很有人文,發揮生命的價值。因為看到了貧所以有了慈善,看到病有了醫院,醫院缺乏人才,所以啟發蓋學校,而其中都不能少了人文,四大志業環環相扣。一念間很重要,念念間的方向更重要,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大家互相勉勵,凝聚起來就能造福人間。
(撰文╲慈濟教育志業、攝影╲柏傳琦、李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