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韓國瑜 小林村 新聞

世界是我們的大課堂 慈大附中走出教室學素養

慈善新聞網/ 2019.09.17 11:03


圖說:機場出發-泰北我們來了!

撰文/黃千珊、易育霖、洪振斌
攝影/慈大附中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師生共三十三位,在李玲惠校長的帶領下,特別將教室移到泰國北部清邁,以108年高中新課綱的精神為底蘊、創新的多元選修課程,將教室移動至國外,展開為期十天的國際修學與海外志工服務。更具特色的是在清邁慈濟學校學習泰語相關課程,修畢及格授予高中第二外語兩學分。除此之外,更有國際志工、校際交流、文化體驗及城市探索等豐富課程,讓同學們有一個充實並富有意義的暑假時光。

  在泰北的教室裡,師長們設計了實用且有趣的課程,從生活用語到泰國文化與問侯禮節...等,循序漸進與互動式的學習,讓每位同學都樂在其中,而隨堂測驗不只侷限在教室裡,師長特地安排到傳統市場,以學習到的泰語,實地到店家購買料理晚餐所需的食材,除此之外,同學們也把握機會向商家及民眾宣導「減塑」的重要性,透過自製宣導看板與互動小遊戲,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負起全球公民的責任。


圖說:芳縣傳統市場,以學習到的泰文購買食材(右)減塑宣導-利用有趣小遊戲,完成贈予環保甘蔗吸管(左)。

  異國文化總是特別吸引同學們學習,修學期間適逢泰國佛教慶典--三寶佛節與守夏節,同學們學習泰國佛教文化、禮佛及問侯僧侶的方式,誠心地製作香燭,傍晚到了邦彭廟參與聽經、講道、巡燭等祈福儀式,在師父的帶領下,手持鮮花香燭順時鐘方向繞著寺廟行走三圈,最後將香燭獻給佛陀,完成三寶佛節的儀式,在台灣這是從未有過的體驗。除此之外,泰國師長安排了泰國傳統舞蹈教學,分別為北部、中部、南部及東北部四個風格,表情、肢體及動作都有其獨特之處,同學們在換上各區的傳統服飾後,增添更多泰國韻味,不說話的時候就像一位到地的泰國人。


圖說:泰國傳統舞蹈及服飾體驗

  海外志工服務也是此次教育旅行的重點,同學們分組至熱水塘榮民之家及泰北個案案家訪視,跟著師長及慈濟師姑、師伯的腳步,協助清掃環境、主動關懷與陪伴膚慰。李玲惠校長特別提到,這是一堂生命教育的課程,希望同學們能夠跟著慈濟國際慈善的步伐,不管是偏鄉、非洲或是泰北,哪裡有苦難、有需要,慈濟人就到哪裡的精神,把善跟美的種子,播在孩子的心田。


圖說:熱水塘訪視,給榮民老伯伯洗洗手洗洗腳

  接著來到路途有2.5小時的偏鄉山區--回賀慈濟村,進行兩天一夜的環保靜思語營隊,同學們以生動有趣的影片及圖片,介紹了慈濟及台灣文化,讓小朋友體驗傳統童玩,也設計了衛教、禮儀課程和蔬食手卷DIY...等活動,從正確洗手開始到食的威儀,一同體驗食用素食帶來的好處。第二天同學們變身一日小老師,帶著村裡的小朋友從基礎注音教起,一筆一畫在練習簿上寫字,複習兒歌也指導發音,在華語老師缺乏的山上,也可以盡一已之力,帶給小朋友最受用的知識,而這兩天課程裡所傳遞的意義,是希望泰北小朋友長大後可以讓他們具備的生活能力及影響力。


圖說:泰北回賀慈濟村-課輔送到家,化身一日小老師(左)泰北回賀慈濟村-課輔送到家,指導中文(右)

  放眼世界,更要開拓視野增加國際觀,師長特別安排了泰國排名前三的清邁大學參訪,清邁大學是泰北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不分宗教、種族、性別,皆為在校學生提供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學們參觀國際學院並進行兩校全英文交流,清邁大學副校長介詔校內許多特別的文化傳統,透過影片與解說,開啟了同學們不同的視野,對於未來大學選擇也多了些不同想法。


圖說:清邁大學國際學院全英文交流(左)用泰語搭雙條車(右)

  教育旅行的最後課程--清邁城市探索,於出發前就任務內容先行集相關資料,透過分工與討論決議各組之探索主題方案,同學們將之前所學習到的泰語,全部在這天展現實行,搭乘當地特有的交通工具--雙條車及嘟嘟車,走訪古城及當地的傳統市集、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後,遊歷的同時也充實自己的知識,才是教育旅行的意義。

  十天的泰北學習之旅,透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及活動刺激,同學們用心參與、體驗泰國文化與志工服務,落實新課綱素養精神,期盼能在同學心中埋下愛與善的種子,尊重不同文化,做個手心向下的好公民。


圖說:清邁慈濟學校茶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