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分享慈濟教育志業的影響力。攝影/鄭村池
撰文/蔡翠容、李志成
攝影/林家如、鄭村池
「教育是社會的根本,慈濟教育是完全化,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強調,慈濟教育「當然包括社會教育」,有能力的人應當去支持弱勢的人,陪伴該陪伴的人,讓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樣社會才會平和。
劉怡均校長說,早期東部的生活貧困落後,多數家庭靠賣女兒籌錢。「剛到學校的時候,有時候開車出去逛逛,我真的看到有新成屋外貼著紙條『我們是努力工作蓋的,不是賣女兒蓋的』。」看到這樣的紙條,她頓時感到很心酸。為了幫助這些不幸的孩子,也為了培育慈濟醫院的護理人才,證嚴上人決心成立慈濟護專。
1989年,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創立,也就是現在的慈濟科技大學。有了護理人員,但是醫生難求,為了培育良醫、仁醫,上人於1994年成立慈濟醫學院,後來增加系所成為今天的慈濟大學。為了慈濟醫院的醫生、護理人員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慈濟中小學於2000年成立;在2005年成立泰國清邁小學,2011年在印尼雅加達成立印尼慈濟學校。
慈濟大學已經25歲了,如今第一屆的畢業生已經分布在各個醫院中。目前學校有醫學院、教育傳播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國際跨領域學院,及天空學院,慈濟教育是以人文為本的教育志業,教之以德、以禮。
「英國劍橋大學創校809年,哈佛大學建校幾年?已經383年!」相較之下,25歲的慈濟大學還是一個嬰兒;依據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中十一項評比大學對社會的影響力,今年慈濟大學在世界76國,462所大學中,脫穎而出:在全球排名67名,亞洲第十名,全臺灣第一名。
「到底慈濟大學做了甚麼?」劉怡均指出,學校要學生穿制服,鼓勵學生到海外,到偏鄉當志工,到老人院聽老人的心聲,淨灘、提倡蔬食,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帶環保餐具等,學生們做志工的體驗就是人生的體悟。「學生在實務中學習才能讓專業發揮更大的價值,看見病苦的人生,看見人間有愛。」劉怡均堅定表示,慈濟大學學生的服務力很強。劉怡均分享,慈濟的教育是不僅要教育出有專業能力的學生,也要教育出能以志工精神奉獻社會的人。
圖說:劉怡均表示,學生雖有專業之長,在大學時期讓學生們做志工的體驗,就是讓他們體悟人生,見苦知福。攝影/鄭村池
慈濟大學醫學生跟隨人醫會投入義診,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與慈濟志工一同挨家挨戶訪視,見苦知福;學生在這裡看見貧、病,看見暗角人生因為愛而有了希望。這群未來醫師們會了解,將來行醫所要承擔的責任與使命,讓專業發揮更大的價值。
劉怡均分享學生到各處的服務,甚至能帶動當地的小孩,成為他們學習的對象和典範,在他們心裡種下進慈濟大學就讀的願望。劉怡均校長表示,因為堅持所以獨特,因為獨特才能發揮影響力。她期望人醫年會學員,能將這分善帶回自己的國家播撒善的種子,遍植福田。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帶來對慈濟大學的祝福與勉勵,他讚歎慈濟大學在急難救助的貢獻與對弱勢的獎助都名列前茅,但是他更提醒:「排名是一時,校務才是永久,要持續發展固有特色讓世界變得更好!」
目前任職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的學員長張宇勳,是慈濟大學第一屆畢業生,他在校長分享後說:「感恩慈大的照顧指導,讓自己受到很好的薰陶。」他表示,慈大醫學生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都很任勞任怨,具有照顧病人的人文精神,在臺灣社會貢獻很多,他以發揮慈濟精神與大家共勉。
圖說:全球國際人醫會又來自24個國家地區,不同語言、宗教、種族的醫護人員一同參與。攝影/鄭村池
圖說:劉怡均分享一些教育上的趣聞,學員們跟著露出笑容。攝影/林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