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不讓難民小孩變文盲 慈濟辦校照亮孩童回家的路

慈善新聞網/ 2019.09.12 00:04

 


慈濟志工與土耳其政府一起合作,每月幫助約3千位敘利亞失學兒童。(攝影:余自成)

撰文/陳誼謙
攝影/余自成、陳信安、陳誼謙

  土耳其,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難民孩童淪為街頭乞討、工廠廉價童工,最小的僅6歲。戰火下,稚子何辜?土耳其慈濟志工為了幫助失學的敘利亞孩子、消除他們仇恨的種子,打造「滿納海」學校,學校不僅成為當地教育範本,愛的種子更照耀著這些孩子。2016年台東尼伯特風災後,孩子自動發起募款,原來「愛的力量」已在孩子心裡萌芽。9月7日慈濟土耳其負責人胡光中來到慈濟台東聯絡處,分享一路走來的感動。


左圖: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中)、周如意(右)伉儷等人為了「將街上乞討的敘利亞孩子,都變成揹書包上學的孩子」,為孩童打造「滿納海」學校。(攝影:余自成)
右圖:愛的力量在孩子心裡萌芽,2016年台東尼伯特風災後,敘利亞難民孩童上網下載台東災情照片,自動發起募款要幫助台東受災鄉親。(攝影:余自成)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全球敘利亞難民有670萬人,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是土耳其約逾360萬名,以敘利亞難民為多數共超過200萬人。慈濟在當地援助約近5200戶難民家庭生活補助,更在2016年成立義診中心,聘請敘利亞籍醫療人員,由政府提供藥物,平均每個月服務超過9千人次的難民,截至2019年3月累計近28萬人次的難民獲得醫療援助。

  2014年土耳其慈濟為敘利亞難民舉辦首場大型發放,有人竟然拿著剛領到的大米、毛毯要跟慈濟志工換錢,志工詫異,卻也心疼。原來難民有多的錢才能讓小孩去讀書,為了生存,敘利亞難民孩童需上街乞討、或淪為廉價童工,每天工作13小時、一天有13分鐘能上廁所,只為了賺取每個月土幣7百里拉,約台幣4千多元的生活費。

  土耳其慈濟志工萌生「將街上乞討的敘利亞孩子,都變成揹書包上學的孩子」,為孩童打造「滿納海」學校。「滿納海」阿拉伯語意即沙漠中的泉源,慈濟盼為戰火下的孩童帶來希望,2014年12月起,慈濟志工開始在街頭、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工廠尋找失學的敘利亞孩子,希望能免除他們將成為文盲的命運,一一說服家長: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的未來有希望。


左圖:孩童開心地拿到慈濟發的書包。 (攝影:余自成)
右圖:慈濟志工在街頭、在工廠尋找失學的敘利亞孩子,希望能免除他們將成為文盲的命運,為他們打照一條「回家的路」。 (攝影:余自成)

  慈濟志工與土耳其政府一起合作,每月幫助約3千位敘利亞失學兒童,土耳其政府也學習「滿納海」學校模式,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起合作,在5年內幫助了超過35萬個難民小孩獲得教育。慈濟志工更希望孩童未來回到國家,在「滿納海」學校受到的教育能有認證,四方奔走下,終在2018年8月獲國際認證。

  「滿納海」學校不僅讓聯合國難民署、土耳其政府等前往觀摩,愛的種子更照耀著這些孩子們,當台灣台南和花蓮發生地震、台東尼伯特風災後,這些孩子竟然自動發起募款,孩子拿著零錢哭著拜託志工幫助受災鄉親,原來愛的力量,已在孩子心裡萌芽。而照亮他們人生的路,主要是3位台灣籍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

  9月7日慈濟土耳其負責人胡光中在慈濟台東聯絡處分享自己加入慈濟20年的點滴,在921震災將滿20年前,胡光中回想當時正投入土耳其震後援助,聽到台灣受災心中充滿擔憂,但也是在當時看到慈濟在人道援助的「感恩、尊重、愛」,讓身為虔誠穆斯林的他,發現和自己信仰一樣的宗教大愛。


9月7日慈濟土耳其負責人胡光中來到慈濟台東聯絡處,分享一路走來的感動。(左圖攝影:陳信安)(右圖攝影:陳誼謙)

  20年前,還未認識慈濟的胡光中投書媒體「救援土耳其,台灣在哪?」20年後,胡光中持續在土耳其「以台灣為名」援助當地苦難人,並陪伴難民走一條「回家的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