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阮劇團「十殿」奪國表藝第二屆場館共製計畫

民生@報/ 2019.09.11 20:49

【文/陳小凌】阮劇團全新劇作《十殿》今天脫穎而出,奪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場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辦第二屆「場館共同製作計畫」得主。

 

第二屆場館共製計畫今天宣布阮劇團劇作《十殿》奪魁。陳小凌攝影。

 

《十殿》創作靈感來自波蘭知名電影導演奇士勞斯基作品《十誡》,用現代場景與人物,探討當代宗教倫理議題。與臺灣民間傳統「十殿閻羅」驛站式地獄做發想,探討當代宗教倫理下的道德困境與焦慮,基於人既是孤獨的個體,又是互相依存的生命共同體,將場景設定在沒落斑駁的住商混合大樓,結合臺灣五大奇案的傳奇故事,描述看似罪惡淵藪的空間中,人們面臨的道德困境和道德焦慮。其中還加了許多民間習俗,如尋亡者的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在三館巡迴演出。

 

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表示:「《十殿》有幸入選,或許象徵著新的臺灣戲劇作品,離開都市,向鄉野之地探索、向民間尋寶,新鄉土的一種可能。我們也如此相信,並且向前追尋著。是嘉義這片土地孕育了阮,給了阮力量。經過劇團多年的蹲點、田野調查等研究,不停推出台語劇碼,而此次《十殿》為阮劇團的成年禮。」

 

《十殿》場景設定在90年代落成的嘉義市金財神大樓,同時將台灣過去發生過的《陳守娘》、《周成過台灣》、《林投姐》等五大奇案融入故事,編劇吳明倫表示,這些事件凸顯人們對倫理道德的選擇,但發生的時間都是台灣道德保守的年代,藉由戲劇手法呈現劇團對事件的看法。

 

阮劇團由一群熱愛戲劇的嘉義青年在2003年回鄉創立,「阮」字取自閩南語「我們」,劇團以「常民文化」為核心創作主軸,探索常民文化和現代劇場接軌可能性,多次將西方名著改編為臺味十足的臺語戲劇,讓西方經典跨越文化藩籬接地氣。2015年劇團作品《家的妄想》於臺北藝術節首演;2016年和日本流山兒★事務所跨國合作的莎士比亞名著《馬克白》叫好叫座,2017年獲歐洲三大藝術節之一羅馬尼亞錫比烏戲劇節邀演,不僅是首部來自臺灣作品,更讓臺語戲劇登上國際舞台。

 

阮劇團演員試排劇作《十殿》。陳小凌攝影。

 

對於阮劇團獲選,三館藝術總監均認為,阮劇團故事呈現與規劃完整性,讓評審感受到,這是一齣準備好因應不同場館巡演的創作,而非準備好等人協助的作品。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劇場不是道場,觀眾進場來聽故事而不是聽講。阮劇團在劇本創作上常令人驚艷,是個說故事的高手。阮劇團的表演形式能將常民所熟悉的「老味道」搭接現代劇場的美學,架構出一個令人聽得津津有味、看得情緒隨之起舞的新的歌舞秀劇場經驗。這非常符合『音樂劇在臺中』的歌劇院希望在國內外推廣的製作。」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阮劇團近幾年在嘉義耕耘有成,穩健的成長。為了挑戰更大的舞台,書寫更厚實的文本,我們看見阮劇團在這次提案中下足了功夫。同時在場地資源,觀眾推廣也做了充足準備,讓委員眼睛為之一亮。兩廳院以陪伴團隊的理念,將在製作、場地與推廣上給予阮劇團更多協助,共同面對挑戰。並透過兩廳院的國際脈絡將此非常具有在地性色彩的作品推向國際,開拓更多可能性。」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自2015年開始,中南兩館還在籌備處時期,我們就已提出這個計劃構想,希望用國家級場館的資源,給表演團隊和藝術家更有力的協助。阮劇團《十殿》在甄選時,已經讓大家看到他們計劃成熟度,今天在記者會上的呈現又更進一步。阮劇團以西方經典為骨,臺灣在地庶民故事為肉,說出你我身邊發生的事,拉近表演藝術與眾人的距離,故事往往淋漓暢快,讓人非常有感,並以臺味戲劇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衛武營作為南臺灣連結群眾和藝術家、在地和國際的表演藝術平台,會和阮劇團作伙,一同用表演藝術向眾人發聲。」

 

國表藝場館共製計畫串連三大國家級表演場館,整合三館資源以期發揮最大綜效,徵求各類型優質表演藝術創作提案,全力扶植優秀表演藝術團隊及藝術家,讓獲選創作者能將腦中創意具體化為現實,提供經費並協助製作,透過三館場地將成果轉化成精彩表演,呈現在眾人的眼前,更有機會以三館為平台與國際鏈結。

 

首屆場館共製計畫作品黃翊工作室+《長路》,上半年甫於北中南三館結束巡演,黃翊表示:「非常感謝三場館計畫的協助,讓《長路》能在北中南完成巡演,進場館眾超過過往團隊演出的紀錄,演後也收到國內外的邀演,甚至對團隊的新創作感興趣,場館共同製作計畫讓表演團隊產生良性競爭,在表演藝術界產生進步的力量,好作品一定會遇到知音,恭喜阮劇團獲選第二屆計劃,期待他們的新創作。」

 

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與第一屆得主黃翊都是嘉義人。陳小凌攝影。

 

第二屆場館共製計畫除獲選作品《十殿》外,仍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提案與發想,針對深具潛力的節目提案,三館會和藝術家討論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期盼讓更多元豐富的精彩作品,得以在眾人面前實現。

 

第二屆計畫申請作品共有6件申請案投件,包括戲劇、舞蹈、馬戲以及跨界藝術等,類型豐富,展現臺灣表演藝術旺盛的創作動能,評選移師衛武營舉辦,由三場館藝術總監簡文彬、邱瑗、劉怡汝召集專業評審,分別進行書面和面談評選,經過激烈角逐,最後選出阮劇團作品《十殿》為第二屆計畫獲選作品。

 

《十殿》已獲得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支持,在作品完成前,將在演藝廳進行為期1個月的試演,並邀請民眾觀賞,藉由回饋逐步調整作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