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百公斤BB彈 薛詠之擊奏出洞穴的瓦解

民生@報/ 2019.07.19 18:17

【文/陳小凌】運用日常物件,如:檯燈、磨豆機、彈珠、冰鏟、高腳杯、BB彈等,透過精密的編排以及與燈光、電音結合,製造演出中的各種情境與聲響,其中更大量使用BB彈,透過演出逐步擊奏出代表洞穴中內心舒適圈的瓦解,結尾將有上百公斤的BB彈從空中落下。擊樂家薛詠之與創作夥伴們打造「柏拉圖的洞穴情境」,與舞者王玟甯共同搭配,以洞穴寓言強調走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薛詠之與舞者王玟甯共同搭配演出。兩廳院提供。

 

薛詠之在一次的身體練習中,倒立時發現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於是開始思考,若跳脫自己原本的視野,挑戰新的、未知的領域,會發生什麼事?如同寓言說的走出舒適圈的重要性。所以在本次演出中,她放下過去擅長使用的打擊樂器,而改用大量的日常物件,打造舞台與聲音。

 

為讓觀眾有如處在洞穴空間的感受,整個實驗劇場內將使用氣泡布包覆住,從舞台延伸至觀眾席,因為氣泡布是日常中常被用來保護物品的材料,但材質卻非如此堅固,可以輕易的徒手破壞,在演出過程中,會透過兩位演出者的激烈交會,逐漸遭到撕裂,隱喻著人們包覆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很脆弱。

 

演出中除了使用非典型的打擊樂器之外,更要扮演舞者,挑戰許多舞蹈動作,薛詠之表示:「對我來說,會發出聲音的物件都是樂器,我會把這些聲音牢記,思考可以怎麼串聯;過去演出幾乎都是在樂器後面打擊,習慣那樣的位置與視野,而這次要走離自己的樂器,帶著舞蹈往舞台前進,不管是表演技巧或是心理層面,都是相當不容易!」

 

擊樂家薛詠之運用日常物件演出。兩廳院提供。

 

舞者王玟甯過去習慣在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排練,透過音樂去熟記舞步,但在創作前期,必須要在無音樂的情況下,進行舞蹈動作的練習與情境想像,放下擅長的身體語彙,與薛詠之相互搭配,是個相當不容易的過程。此外,她也要挑戰打擊,王玟甯表示:「因為演出使用許多日常的物件去製造聲響,所以詠之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玩去試,可是我常常製造什麼大家覺得很不錯的聲響,要我再去做一次時,我卻不記得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打擊與舞蹈的節拍相當不同,如何在排練過程中,去記住這些節奏與技巧,是身為舞者的她,最大的挑戰。

 

編導張育嘉表示:「因為詠之跟玟甯都有各自習慣的表演方式,那就像是她們的保護色,在排練的前三個月即興練習中,兩人很像處在平行世界裡,雖然舞台上發生很多事情,但兩人都還是會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所以我必須設法去拆除她們的保護色,這個過程就很符合柏拉圖的洞穴要告訴大家的事情。後來兩人開始放鬆後,我慢慢在舞台上放入她們的生命經驗,讓演出不單只是一個故事的延伸,更有真實的情感在裡面。」

 

《柏拉圖的洞穴》19日起在實驗劇場一連演出三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