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史博館典藏浮世繪 走進清大校園

民生@報/ 2019.02.22 10:37

【文/陳小凌】一百多年前在地球的另一端,使蔔某位荷蘭商人打開來自日本的瓷器,瞥見瓷器的包裝紙上印著一幅幅造型別致、色彩豐富的美人頭像,頓時受到畫面上濃郁東方風情的吸引,開始買櫝還珠般地蒐羅類似包裝紙,進而舉辦收藏展,結果一鳴驚人,這些作品便是後來深刻影響歐洲畫壇的浮世繪。

 

▲史博館典藏浮世繪夕顏三代豐國。史博館提供。

 

歷史博物館珍藏一批1998年由歌川派門人會榮譽會長五井野正慨然捐贈,同時當年也另將300多件浮世繪委託史博館轉贈國內四所大學,以達國際文化交流及擴大浮世繪藝術推廣之美意。「盛世萬象—史博館典藏浮世繪展」今天起在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展出,透過典藏品之巡迴展覽拉近與社區民眾、校園學子的距離,使藝術走入生活、向下扎根,

 

清大陳信文副校長在致詞時特別感謝史博館今秉持「熄燈不打烊 修館不休館」精神,將這麼美麗的展品送到清大校園來。

 

17世紀,日本結束群雄割據局面,掌握政治實權的德川幕府以江戶城為據點,政治安定加上人口與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各種商機湧現,使整個江戶達到空前未有的繁榮盛世。此時,新興的工商市民階級,逐漸掌握經濟命脈,競相追求物欲享受,以奢侈揮霍來誇示自身地位,加上畫師工匠東來,使藝術文化及社會生活相互影響變化,浮世繪即在此脈絡下應運而生。

 

「浮世」二字原出於佛教用語,泛指現實世界的林林總總、社會百態。江戶時期商業的活絡,帶動庶民文化興盛,一種主要描繪美人名所、戲劇演員、風土民情等流行主題的創作形式出現,並逐漸將繪畫與版畫巧妙結合、大量印刷,因內容通俗有趣、價格便宜,大受民眾歡迎,即以「浮世繪」名之。

 

浮世繪自始祖菱川師宣開始至18世紀後半葉,從手繪發展到多色套印的錦繪,不僅各式雕版上色技術持續進步成熟,多種派別風格的繪師也呈現百家齊鳴的盛況。19世紀以後,歌川豐國繼起,綜合諸派之長,奠定歌川派基礎,成為浮世繪中期以後的主要流派之一。

 

此次展出的浮世繪作品即以歌川派為主,共計約40餘件,繪畫題材至為廣泛,舉凡仕女、風景、演員、物語,乃至各種生活場景等。藉由作品中生活氣息濃郁的主題、流暢簡潔的線條和鮮亮明快的色彩,我們可共睹浮世繪畫師、雕版師、刷版師「三師合一」,展現融合線條與色彩的精湛工藝,且其畫面背後豐富的文化意涵,反映江戶時代醉人的享樂文化及庶民生活美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