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不要鬧工作室:讓你聽聽他們的聲音

蕃騰人物/吳奇諺 採訪報導 2018.07.06 11:21

圖/不要鬧工作室 提供。

 

「我沒辦法不要鬧!」

 

當問到為何他的Youtube頻道要叫這名字,有著83萬訂閱戶的「不要鬧工作室」負責人Johnny,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外國朋友看台灣 創造火紅Youtuber

 

「拍影片本來就是我的興趣」,Johnny在開始「不要鬧」之前,其實已拍了7年的影片,但都乏人問津。直到他回國找工作後,看到「為什麼外國背包客都不來台灣?」的影片,認為「其實在國外,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於是興起拍外國朋友,分享他們台灣經驗的想法,得到許多人共鳴。

 

不要鬧最近訪問柯文哲,獲得40萬人關注。

 

當時已經有一些外國人在Youtube上,分享自己的台灣經驗,但一次找來一群外國朋友暢所欲言,倒是頭一遭。每支影片短短不過幾分鐘,內容從嚴肅的老外談台灣議題、兩岸統獨、全民健保到輕鬆的台灣食物挑戰、各國撩妹話術、各國品牌念法,無所不包。

 

一支影片 讓你聽見沒聽過的聲音

 

然而隨著不要鬧工作室的影片越來越紅,也引來越來越多兩極的評價。有些人質疑,Johnny的影片是想呈現他自己某些立場與觀點,非常偏頗。

 

Johnny做過不少兩岸議題相關影片,讓大家聽聽不同的聲音,卻也引來批評。

 

Johnny對此分享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曾有中國網友翻牆過來。跟他說若台灣獨立,他們的看法如何。Johnny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議題,畢竟在台灣你可能很少聽到他們的想法。於是整理這些說法,做了一支影片,結果被罵翻。

 

「他們(網友)總是用自己的想法在看」,但Johnny理由很簡單,有些人的聲音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聽見,而透過他的影片,「聽聽他們的聲音」,這就是這個平台存在的意義。至於觀眾要怎麼想,他都尊重,「這是台灣最有價值的東西」,他本人並不抱持任何立場。

 

在影片裡,什麼人說什麼話,都代表著發言者自己的觀點。Johnny說,他只是負責剪接,提供個平台讓願意說話的人說話而已。


「我就只是拍片,就好玩嘛。」Jonny東拍西拍,也沒有要傳達什麼特別的理念。看的人總會有自己的想法去推斷,「不同人的作品,會跟不同看的人產生化學反應」,如果頻率有對上,他們就能懂。

 

「想發表你的意見,歡迎來受訪」。聽了這話,那些對他的影片劈哩啪啦一堆意見的人,反而退縮了。

 

Johnny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面對那些批評,做自己就好。

 

開心做自己 但做自己最不開心

 

Johnny一支影片,拍出Youtuber的心聲。

 

想要開心做自己,但「做自己是最不開心的」。Johnny無奈的表示,很多事不是想做就能做,還要考慮後續的衝擊效應。特別是隨著Youtuber成為正職,每次拍影片總是不斷隨著觀眾的喜好跑,為了吃飯,興趣慢慢地變成壓力。Johnny想做自己,卻處處受限。

 

最初拍的那些影片,點閱率都很低,但大家都想拍有人想看的東西,才會放上Youtube。直到開始拍外國人看台灣後,Johnny的影片才變得大紅大紫,也因此讓他不得不拍出一些自己不一定喜歡,但大眾很愛的內容。


「頻道很容易死,畢竟觀眾的口味一直變」

 

觀眾的口味不斷演變,Johnny也抓不出什麼特別偏好。某些內容的影片,拍一段時間後,觀眾看膩了,就要再找出新的,「這就是個創作者的生命週期」。「在時間到了之前,到底要做些什麼?達到什麼目標?」這是他們必須去思考的。

 

他到後來才明白,當Youtuber不能作成唯一的出路,最痛苦的是,不是拍的辛苦,就有等值的回報。

 

然而,在影音社群平台越來越火紅的今天,Youtuber變成某種夢幻職業,仍引起不少人的嚮往。對此Johnny說,「如果你能拍出一部一兩百萬點閱率的影片,你就可以」

 

要拍出一部一兩百萬點閱率的影片看似很難,但Jonny強調,這不是不可能,如果你覺得你有那樣的能力,就給自己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只要知道你後面要承受的代價是什麼,如果負擔得起,做得起來就去試吧!

 

台灣其實很好 外國朋友在乎的比其他人還多

 

Johnny的影片讓觀眾從外國人的視角,看見台灣了許許多多的面向,包含一些台灣還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以及我們從未想過,台灣很好的一面。

 

大家總說,台灣是鬼島,現在生活有多痛苦。「但其實世界上有許多地方,也是一樣的」。Johnny看到一些外國朋友對台灣展現出無比的熱愛,雖然說喜歡台灣的點每個人各有不同,但有些人「在乎這裡,比其他人還多」。

 

這位荷蘭女生,對台灣的熱愛超乎Johnny想像。

 

他以剛拍時認識的荷蘭女生為例,從幾百訂閱戶到現在的5年間,那位荷蘭女生離開台灣後,又遠從歐洲回來3次,現在還想寫論文討論台灣觀光問題。也有香港朋友一年來台4、5次。時間、金錢都是成本,但他們為何會一來再來?只因為他們「在乎這裡比其他人還多」。

 

我們生活在台灣,總是抱怨台灣多差,而出國去玩,羨慕其他國家多棒。那種感覺,就像樓下有間便利商店,「你絕對不會去懷念他的好」,但等到哪一天他不再營業了,你就會知道。

 

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 不要急著做結論

 

對Johnny而言,經營不要鬧頻道的這幾年間,他覺得最重要的,是他學到,「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面、還有兩面、三面甚至更多以上」,再去得出你得結論。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看到片段的畫面,就急著做出結論。「人性是懶惰的,大家只想看懶人包」。大家只想看個結論,不想花時間去看那個過程,但「很多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要下結論之前,應該先知道更多的事情」。

 

他以自己在住家附近便利商店看到的情況為例,一個小朋友,他的爸爸對店員不斷說,「叫你們主管出來」。乍看之下這位先生態度如此,應該是個奧客,但後來他問店員發生什麼事,原來是小朋友一直吵鬧,店員屢勸不聽,他爸看到兒子被罵,而對店員生氣。

 

這時候或許有人會指責小孩,「但假設這個小孩無法控制自己,店員也不知道呢?」

 

拍了這麼多支影片、與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交流,Johnny學習到很重要的一件事:

多聽、多看、多想,再說話

 

未來 仍舊無法不要鬧

 

圖/不要鬧工作室 提供。

 

「未來,不要再拍影片了」。Johnny並不覺得遺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因素。再者,「我不想被興趣綁架」,雖然拍影片是個人興趣,但成為工作後便成了負擔,一個人包辦不要鬧工作室的一切,但又不能隨心所欲地拍攝。這幾年真正快樂的,不是拍影片,而是與不同人的經驗分享與交流。

 

拍影片的5年間,他出國也是在工作,找那些外國朋友都只是為了工作,Johnny覺得這樣的人生沒有意義。「這不該持續下去」。

 

他希望能做點「格局大」的事,舉例來說,教育是個大方向,格局是大的;而當英文老師只是這個大方向的小部分,Johnny想做的,是格局大的事,讓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更靈活的空間。但他仍在尋找,一個能夠合理轉移的空間。

 

但未來到底會轉到什麼方向,Johnny也還在摸索,不論有怎樣的變化,他總能踏實地走出信心的每一步,喊出他引以為傲的態度:

 

「我沒辦法不要鬧!」

 

加入好友

 

不要鬧工作室Youtube

不要鬧工作室臉書專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