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綠竹筍比白竹筍營養?腸胃虛弱3族群不宜多吃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8.05.17 07:25

夏日吃筍,別忘記綠竹筍。營養師指出,綠竹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蛋白質,不僅可輔助瘦身,還能解便祕、防水腫。無論涼拌、煮湯、炒菜,綠竹筍都是老饕們的最愛。不過,營養師提醒,吃筍有3禁忌,腸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營養師蘇妍臣指出,綠竹筍是台灣品質最優良的鮮食竹筍,主要產期在端午節至雙十節間;而與其他竹筍不同之處,在於其出土時會先向下,然後再向上生長,因而筍身會彎曲呈牛角形,重量大約在300至400公克左右口感為最佳。

綠竹筍熱量低 富含膳食纖維

特別是,綠竹筍較白色竹筍營養更豐富,其口感鮮甜如水梨清脆多汁,平均甜度可達7度以上,較一般竹筍平均甜度5.3度更高,尤其本身具特殊芳香味,富膳食纖維及蛋白質,有助於腸胃蠕動,並且是低熱量、低膽固醇蔬菜。

除了熱量低(100公克約22大卡)、纖維質豐富外,每100公克竹筍的磷含量約有41毫克,鈣跟鎂的含量分別為7、12毫克。值得留意的是,100公克竹筍的鉀含量多達340毫克,比起同等重量的溼木耳(100公克約40毫克鉀含量),幾乎是8倍,屬於高鉀食物。

綠竹筍與其他竹筍不同之處,在於筍身會彎曲呈牛角形。(圖片提供/農委會)

綠竹筍與其他竹筍不同之處,在於筍身會彎曲呈牛角形。(圖片提供/農委會)

助排便防水腫 3族群宜少吃

營養師蘇妍臣強調,綠竹筍含有纖維素、低澱粉,又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鉀、鐵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特殊的健康食材。其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刺激腸胃蠕動,協助排便順暢、防水腫。雖然吃綠竹筍有許多好處,但是提醒以下3族群宜少吃:

1.腸胃功能不佳者:患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吃的時候也要細嚼慢嚥。

2.腎功能不佳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

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

綠竹筍電鍋烹煮料理 加辣椒去苦味

除此之外,當季在地的綠竹筍相當美味,幾乎沒有苦味。根據農委會的建議,料理方式以用電鍋蒸煮法是最簡單又不易失敗的方法。將綠竹筍洗淨放入內鍋,蓋上蓋子,外鍋加兩杯水(電鍋量杯),煮好後,放涼再儘速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用電鍋蒸煮,料理後糖度與料理前差異不大。當然也可用水煮的方式,不過建議連殼下去一起煮,較能保住鮮甜,所以煮前一定要先將竹筍洗乾淨。煮好後待涼,直接將筍與煮筍的筍水放進冰箱冷藏,能保持竹筍原味,而且筍水清香甘甜,可以拿來煮湯,或者放涼後直接飲用。

若擔心竹筍有苦味,可在水煮時,加入生米,煮前可在筍背先劃一條深刀,放入冷水後,加入生米(水與生米比例約為10:1)、一點點辣椒一起煮,水需蓋過竹筍,此時,米的微量元素可保留竹筍甜味,而辣椒則會讓竹筍鮮味更明顯。煮滾後計算10分鐘,轉小火續煮40分鐘再關火,待涼,不要沖水,將筍放入冷藏即可。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5756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