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保衛台灣的自由民主要靠政治手段不是軍事

美麗島電子報/朱駿 2017.10.13 18:04

文章摘要:如果為台灣在國際秩序中尋找定位受兩岸關係制約很深,是不是應該坦白承認兩岸關係才是問題的根本,應該優先處理,而且採用符合問題性質的方法?無謂地在國際秩序中左右衝突亂撞,除了浪費台灣寶貴重要的戰略資源之外,還會使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有利的籌碼流失更多,這豈是「愛台灣」者該有的表現?

 

朱駿/評論

 

蔡總統國慶日談話接續10月9日晚上國慶晚會所說的「更好的台灣」的話題,進一步深入發揮。主要的內容有3個面向:內部問題、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與生活方式、就是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

 

在第一個面向中,蔡總統只是敘述上台1年多的施政與未來尚想進行之事,無論結果如何,若將蔡政府敢於碰觸問題的做法與馬英九時期相對照,應會給國民黨很大的壓力,且難以批駁。

 

蔡總統直言:「政府要努力的第二個面向,就是要用盡全力,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跟生活方式。」一會兒又接著說:「在中華民國生日的這一天,我要謝謝所有的國軍弟兄姊妹們。各位是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保衛者,是台灣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強靠山。」

 

在本篇講話中民主出現12次,自由13次,民主自由搭配出現11次,不可謂之份量不重。從前後文脈絡判斷,蔡總統的第二面向的談話其實是在講兩岸關係,讚啊!蔡總統終於丟出了一顆重要而關鍵的石頭。不過,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兩岸分裂分治的根本原因與今日兩岸之間的根本分歧所在,是政治問題,位階遠遠高於軍事,這原本是應該透過政治談判能更有效處理的問題,卻把軍隊搬出來了,兩岸軍力懸殊的差異還在擴大之中,這能有什麼正面的積極作用呢?不錯,中華民國軍隊確實曾經在保護台灣的民主生活方式上扮演過關鍵角色,做出極偉大重要的貢獻,那是在兩蔣時代,而今我們又有多少良知上該有的感恩與緬懷?台灣人不是一向標榜重視「吃果子,拜樹頭」的美德嗎?新時代中,國軍依然重要,但應有正確的定位,才會發揮最好的功能。

 

談到「政府所做的第三個面向」,蔡總統直言:「就是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也以民主自由貫穿其中,從蔡總統特別凸顯「新南向」的談話內容可以看得出,這也涉及兩岸關係,受兩岸關係的制約很深。蔡總統「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的發言其實不經意地透露了自己現在有「迷航」的嫌疑。大陸的國勢國力快速上升不是近幾年才看到的新趨勢,是至少有20年了的老事實,還能稱為「新」嗎?如果為台灣在國際秩序中尋找定位受兩岸關係制約很深,是不是應該坦白承認兩岸關係才是問題的根本,應該優先處理,而且採用符合問題性質的方法?無謂地在國際秩序中左右衝突亂撞,除了浪費台灣寶貴重要的戰略資源之外,還會使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有利的籌碼流失更多,這豈是「愛台灣」者該有的表現?

 

時局已變,人心在變,潮流必變,面對新的前景恐怕難免有四顧茫茫的忐忑,但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總有不變之處可為我們穩當立足之地,就是已經發生而客觀存在且不能改變的事實基本面。台灣的民主自由不是今天才有,能追本溯源,站在歷史的制高點,所積累的事實向量力更大,對我們更為有利,特別在兩岸關係中更見其力量,也因其客觀存在的性質,可作為穩固的標竿,有利於內部的團結。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想要引領時代的發展,必須站在事實基本面上才能汲取最大可能多的事實向量力,才有較多的勝算,脫離事實基本面,得幸於一時,遲早會被其向量力修理反噬,歷史教訓,不勝枚舉。無論什麼「新模式」,如果在事實基本面中找不到現實的條件,只會使自己碰到更多無法排除的挫折與困頓,不知蔡總統想過否?

 

針對蔡總統10月10日上午的發言,大陸國台辦當日下午便發表新聞稿表示,「臺灣當局不論提出什麼模式、主張,關鍵是要說清楚兩岸關係的性質這一根本性問題,確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認知。馬曉光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

 

許多人注意到國台辦這回已經不提「九二共識」,這也許是一項進步的表徵。然而,「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認知」與「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顯然並不一致。有矛盾就是有難言之隱,真正的難言之隱不僅止於此,不都是指出了台灣方面可以有的切入點嗎?兩岸的問題是政治問題,只有直接正確地面對這個問題的性質,建立起政治談判的平台,台灣的諸多切入點才能務實地發會具體有利於自己的作用,否則,都是自己丟棄的寶貝罷了。

 

台灣在兩岸問題中自甘處於被動地位太久,造成很大的傷害,要對台灣有利,必須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看起來,和「不統不獨不武」沒什麼本質上的差別,都是坐在那裏等人出招,只有挨打的份兒。想要有新模式,不如先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

 

【圖片為資料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