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寶寶難入睡?睡眠障礙關鍵:習慣+環境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小兒部楊明道醫師 2017.04.09 00:00

何時該懷疑兒童有睡眠問題?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常見兒童睡眠障礙的症狀

1.早上很難叫起床,或是叫醒後還是常覺得睡不飽。

2.上課時常打瞌睡。

3.打鼾。

4.連續超過一個月以上,晚上很難入睡,或是很難一覺到天亮 。

5.夜間睡眠時出現奇怪行為。

6.睡眠週期異常,例如:夜貓子。

睡眠門診會安排哪些檢查?

兒童睡眠問題常常是一個詳細、連續一週以上(包含週末)的睡眠日記就可看出問題所在。一個好的睡眠日記記載上床時間、關燈時間、實際入睡時間、起床時間(自己醒來,或是家人叫醒)、午睡時間。因此家長若能在看門診前,先記錄好一週以上兒童的睡眠日記,會幫助醫師提早診斷兒童睡眠問題所在。

當然有些情況(例如:兒童睡睡醒醒、睡眠期破碎,或是家長無法配合記錄兒童睡眠時間等),睡眠日記無法取得,也可以配戴腕動計(actigraphy,像手錶戴於兒童手腕上),連續配戴一週以上,再回醫院,由軟體分析兒童清醒睡眠週期。

何時需要安排睡眠檢查呢?

一般所說的睡眠檢查,指的是睡眠多重生理監測檢查(polysomnography)。晚上來醫院報到之後,技術員便會幫病患裝上各種電極和感應器,包括頭皮上貼腦電波電極、雙眼外側貼眼動圖電極、鼻孔裝上呼吸氣流感應器、下巴和雙腿貼上肌電圖電極、胸壁貼上心電圖電極、胸部和腹部各上呼吸運動感應綁帶,最後手指夾上血液氧氣感應器。

由此可知,全身幾乎貼有各式電極和感應器,以這樣的睡姿,不是很舒服。因此排到睡眠檢查必須有理由才安排,不是所有有睡眠問題的病患都需要接受睡眠檢查,特別是兒童睡眠問題,常常靠病史詢問、睡眠日記、輔以腕動計,便可確立診斷。常見需要安排睡眠檢查的兒童睡眠疾病包括:打鼾、睡很久白天還是常打瞌睡、或是睡覺時兩腳動個不停、以及夜間睡眠時出現奇怪行為。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環境

上床及起床時間每日固定且適當:學童普遍有平常天睡眠嚴重不足,週末補眠情形;然而睡眠時間不固定,不僅週末晚起,接著週日晚上不想睡,晚睡,週一早上便起不來,長期下來也容易睡眠清醒週期混亂。至於入睡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好,過早(例如:家長早早晚上七、八點就把兒童趕上床睡)會造成兒童生理上沒有睡意,進入臥室,只好自己找東西玩,玩累了才睡,睡到半夜又醒來;過晚,當然早上很難叫起床,影響上學。

白天小睡要適宜,不可過多:特別針對晚上不想睡的兒童,午睡一般建議不要超過30分鐘,傍晚後也不宜再小睡。兒童若不想午睡,也不用刻意逼他們午睡。

晚上不喝興奮性飲料/食物:咖啡、茶、可樂、巧克力、某些成藥(含酒精、咖啡因或興奮性藥物)。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電視遊樂器、動作片等,建議從事閱讀和聽清柔音樂,以蘊釀兒童想睡的心理生理狀態。也必須提醒家長的是,從事這些睡前活動必須在客廳或書房,兒童有睡意時才進入臥室,不可在床上看書聽音樂滑手機。此外手機或平板電腦已被證實具有強光,會抑制大腦分泌助眠激素(褪黑激素),晚上睡不著的兒童應該避免使用。。

為避免睡眠中有飢餓感,睡前可吃一些點心,喝杯牛奶,但也不可吃大餐。

睡前不宜攝取太多水份:特別是容易尿床的兒童。

良好臥室環境:兒童進入臥室之後,臥室昏暗且安靜,室溫涼爽舒適(建議攝氏25-26度)。常見問題之一,-

兒童乖乖進入臥室,家長客廳看電視或聊天,若缺乏良好隔音設施,一樣會影響到兒童睡眠。

獨立睡覺:從嬰兒開始,父母和孩童同睡一張床上,甚至同一個房間都是不好的,大人和小孩睡眠都會受到影響;兒童也會養成一定要父母陪,甚至哄才能入睡的壞習慣。此外,嬰兒和父母同床也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之一。

兒童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臥室環境,才會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讓兒童白天注意力、學習力保持在最佳狀態。兒童睡眠障礙確實是存在的,長久以來被家長、老師,甚至是醫師忽略,面對白天打瞌睡、不專心的兒童,不能總以懶散不愛念書責罵。即早就醫,正確診斷,即早治療矯正,才能幫助兒童,避免問題累積愈來愈多,被歸類為問題學生。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176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