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清明專題/死後的30種葬法 顛覆人生新觀點!(中)

yam蕃薯藤新聞/霍韻琪 2017.03.27 00:00
接下來這篇介紹的葬法是一些少數民族、原住民以及較古老的葬法居多,少數幾項仍是現在比較新興的作法。 (內文配圖慎入) 二、特殊殯葬方式 7.天葬或稱鳥葬 天葬是西藏的獨特的喪葬習俗,方法是為死者超度亡靈後,由高僧定天葬日期,將屍體帶至天葬台,舉行儀式後由執刀人將屍體碎屍萬段,供禿鷲啄食乾淨,最後將碎骨聚集在一起用火燒,並就地置用石塊堆成的簡易塔。
圖/易簡交流道部落格
為何不選擇其他方式來處理?雖然有人說是宗教信仰,但另一說法,是因西藏土壤層岩石堅硬難以挖墓,木柴也很稀少,不太可能為了火葬屍體,專門再從印度那運送,水葬則有可能汙染水資源,所以一般百姓幾乎都是天葬,只有地位尊貴的人,才能以火葬或是塔葬。按照等級來分的話,依序為塔、火、天、水、土。
圖/GIGACIRCLE
8.水葬 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漂屍式、投河式、撒灰式。 水葬有全屍與分屍之別,有的把屍體捆成一團,裝入木盆等物中拋入大江,有的把屍體碎裂,扔到江里。在喇嘛的祈禱聲中,屍體被一塊塊解割下來了,然後丟進這滔滔江水裡。魚們便蜂擁而至,聚集到這水葬台前來搶食。
圖/阿波羅新聞
9.月球葬 將火化後的骨灰裝入容器裡,隨著火箭飛行後,撞擊月球表面,即完成月球葬禮。
圖/東網
10.太空葬 太空葬禮是從往生者的骨灰中挑撿出一至七公克,裝置在一個唇膏大小般的膠囊狀特製骨灰罈中,置於火箭最上面一節,每人的花費為四千八百美元。依照目前的太空科技計算,骨灰罈將可以在地球軌道中繞行兩周(約一百四十六年),然後進入大氣層、自動銷毀。這也許是太空迷要實現的夢想,或者實現了更接近天堂的願望吧!不過,太空葬只發射往生者極少部分的骨灰,其餘骨灰仍須用其他方式處理。
圖/阿波羅新聞
11.室內葬   台灣原住民除了達悟族和不詳的平埔族以外,對於自然衰老死亡的親人,幾乎都是採取室內葬的方式,在家屋內的地下,直接挖掘洞穴把祖先的屍體埋下去。為何會出現室內葬的習俗呢?合理的解釋之一,就是原住民擁有很深的祖靈崇拜信念。   古代的部落為了安全,都選在易守難攻、腹地狹窄的山腰台地上。這種地點的耕地非常有限,如果把祖先葬在室外,會佔用寶貴的耕地,而且容易在年代久遠之後,墳墓被誤耕,因此直接葬在室內,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讓住在房子地板下的祖先之祖靈,永遠成為這座房屋的守護者。
圖/老七佳部落
12.複體葬 這是卑南族文化特色。一具石板棺經重複再裝埋死者,因而造成包含二具或二具以上(最多達十五人以上)的骨架同在一巨石板棺中。
圖/anthrosa的相簿
13.壁葬 (台灣原住民目前較盛行)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後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牆和普通的牆體高低相仿,略厚些,牆體正面分佈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
(全台第一座原住民鄉合法「納骨牆」在南投縣仁愛鄉新生村啟用)
圖/台灣WORD
14. 冷凍葬或稱冰葬 瑞典殯儀公司Promessa推出。一種環保的殯葬方式。先將遺體置於攝氏零下 18 度的環境中冷凍保存,接著利用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體氮噴灑、浸泡遺體,達到急速冷凍、破壞組織的效果,遺體也會化為顆粒狀的粉末。經過儀器的真空環境,並以過濾器將其他雜質濾走。這些經過結晶化骨灰,可以放在用澱粉製作的環保分解棺木中,埋進土裡只需約 1 年時間,棺木本身和死者的遺體就會被自然環境分解,變成樹木與土地的養分。相關影片:https://goo.gl/r6EoYS
圖/翻攝自youtube
15.煙火葬 一種綠色殯葬形式。所謂「煙花葬」,是指把死者的骨灰混入煙花中,之後由大炮或其他發射器射向夜空,骨灰將隨著煙花隨風飄逝。這種方式對環境和土地不會造成影響。煙花葬約耗費900英鎊(約1800美元)至1800英鎊(3600美元)。迄今英國已舉辦36次「煙花葬」。儘管「煙花葬」在英國還是新生事物,但美國早有先例。(美國作家亨特•湯普森2005年自殺身亡後即採用此種殯葬方式。)
圖/EUROPE TIME
16 另類樹葬 樹葬又分「風葬」、「掛葬」、「空葬」、「懸空葬」",也是一種古老的樹葬葬式類型。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古代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罈。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樹上懸掛死者的紀念牌。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
圖/長城軍事
17.風葬 又稱「露天葬」。具體而言,就是將死者的屍體置於山崖、洞窟或樹上任其風化。在中國等東亞各國,泰國等東南亞各國的很早時期,都有這種習俗存在。人死後先要用冰雪水或是河水,給死者沐浴凈身,再剝取樺樹皮縫製一個棺材。也有用一粗圓木,對半劈開,上下中膛挖空,然後將死者放入空腹的粗圓木內。死者裝殮後,就要選擇一個兩棵松樹相距 1 米左右的地方,進行風葬。不過其中也有是先進行風葬,幾年之後再土葬的。
圖/panoramio
圖/維基百科
18.懸棺又名崖葬 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但遠古時代的人們,是用什麼辦法把屍體和隨葬物品送進高高的崖洞裡去,真是難以想像。
圖/新華網
圖/看中國
19.洞葬 高坡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個字,據說「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則是苗語的死人屍體,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洞裡面的死人屍體」。夜幕降臨後,幾十個後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著火把將亡靈送出村寨。按照古規,他們不許走有人過的路,也不准許用砍刀開路,必須走一條陌生的路。幾十個人抬著棺木前拉後推,將沉重的棺木送進半山上的亡靈洞中,然後一齊轉身離開,任何人都不能回頭再看一眼亡靈,而且從此任何人也不再走進這個亡靈安息地。
圖/大紀元
20. 甕棺葬 甕棺葬(urn burial)古代入葬方式之一。以瓮、罐一類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多見於史前時代(中國流行於新石器時代直到漢代)。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日本在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有成人甕棺葬。
圖/每日頭條
也有稱成人為陶器葬,又為“直葬”、“沖天葬”。即是在人去世後,用六尺高的壇罐,將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裡,壘成墳堆。當地人認為是祖先傳下來的,人是站著走的,也要站著死,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活著如此,死了也如此。 21.船棺葬 古代以獨木舟形棺木為葬具的墓葬。分露天葬和山區的古越人中,為懸棺。在東南亞、索羅門群島、薩摩阿群島,只有首領死後才能使用船棺,如不埋於近海處,則置入海中任其漂流沉沒。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兩種。船棺露天葬流行於東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區。
圖/中國網
圖/壹讀
22.草葬 用草裹屍或蓋屍而葬。漢族葬法之一,古稱「槁喪」。在棺葬之前,漢族多用草葬,尤其是庶民,「草草安葬」指的也是這個意思。漢族在未有棺葬之前,多用草葬。《吳越春秋》:“死則裹以茅,投於中野。”庶人多用此葬法。
圖/壹讀
23.沙葬 沙葬在新疆沙漠地區最為流行的喪葬方式之一。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讓它慢慢陷進沙子。由於新疆氣候乾旱少雨的原因,許多遺體進入沙子很快就脫水,使得身體長久不會腐爛,有的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圖/壹讀
24.塔葬 是藏族的葬儀風俗之一,是藏族中最為高貴、最高待遇與最高規格的一種葬式,其又稱靈塔葬。當高僧祖古(俗稱活佛)圓寂後,把遺體內臟經口或肛門取出,再以香料處理,然後根據地位供奉於金、銀、銅、木或泥製的靈塔內。
圖/西藏中國青年旅行社

清明專題/死後的30種葬法 顛覆人生新觀點!(上)
清明專題/死後的30種葬法 顛覆人生新觀點!(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