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水利署衝刺全台各水庫清淤作業 石門、曾文及南化等水庫優先推動防淤

大成報/ 2015.03.20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台北報導】

水情持續不佳,抗旱同時,水利署已加強督促全台各水庫單位,要利用低水位,清淤效果最好的時機,全力衝刺水庫清淤工作,為延長水庫壽命共同努力。水利署指出,趁此枯旱黃金時機,將原定287萬立方公尺清淤量大幅提升7成,達483萬立方公尺。依據淤積嚴重程度及供水重要性,優先推動石門、曾文及南化等水庫整體防淤策略。

目前臺灣地區水庫平均淤積量約29.5%,歷年政府部門均持續辦理清淤工作,經統計莫拉克颱風前清淤量5,381萬立方公尺,莫拉克颱風後迄今清淤7,005萬立方公尺,總計已1億2,386萬立方公尺,約一座鯉魚潭水庫容量,惟清淤數量仍遠不及淤積數量,究其原因為台灣地區地形陡峭,地質較為破碎,地震頻繁,且近年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造成降雨集中,造成水庫淤積加劇,另水庫地點多屬偏遠山區,受限交通因素,全面清淤有其困難。

水利署基於水庫主管部門,苦思解決對策,近年來已有具體作法,依據淤積嚴重程度及供水重要性,優先推動石門、曾文及南化等水庫整體防淤策略。簡單而言,就是由水庫集水區上游進行保育工作,使山坡可以穩定,減少土砂流入水庫;已進入水庫的土砂,除以傳統機械浚挖載運外;在接近大壩蓄水區域,以動力抽泥暫放下游河道,再利用颱風時期洪水攜帶至下游,可大量清淤外亦有還砂於河的功效;而對原有水庫設施改造專屬排砂功能,如石門水庫原電廠隧道改建排砂隧道(電廠防淤隧道),於102年度蘇力及潭美颱風期間開啟排砂達101萬噸;另外新建排砂隧道,於颱風時期以自然洪水力量,順利帶出泥砂最有效,上述三座水庫都已經興建推動中。

臺灣新興水資源設施開發不易,減緩水庫淤積速率至為重要,水利署仍將持續推動整體水庫防淤策略,並於枯旱期間加強清淤工作,以期延長水庫使用年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