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廣盛宮兩塊古石碑何去何從 集集鎮協調修復

台灣好新聞/ 2014.05.06 00:00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原豎立於集集鎮廣盛宮前的兩塊古石碑-丁首索詐示禁碑、長濟義橋碑,因九二一地震毀損震裂後,遭廟方收藏迄今未曾見諸於世,引起地方上一群文史工作者高度關切,鎮公所於五月六日現勘石碑下落並與廟方舉行協調會,鎮長嚴鴻邦認為這是歷史珍貴的遺產,將協調修復,嘗試讓古石碑重現風華,恢復它的歷史價值與定位。

圖說:丁首索詐示禁碑已碎裂為六、七片。

曾當過廣盛宮主委的鎮長嚴鴻邦表示,為了解兩塊古石碑的毀損情況及收藏維護情況,六日下午二時特地邀集廟方、集集鄉土文化關懷協會理事長胡堯儲、文史工作者林錦標等人共同實勘並協調。現場發現示禁碑已碎裂六、七片,義橋碑維持原狀。嚴鎮長決定邀請專家視毀損情形協助修復或做其他最佳處理方式。目的希望古碑能重現天日,讓下一代子孫了解集集歷史的脈絡,也留下歷史的見證。  

圖說:長濟義橋碑維持原狀。

原立於廣盛宮門口前的「丁首索詐示禁碑」,碑高118公分、寬57公分、厚13公分,為砂岩陰刻,字跡風化斑駁難辨。此碑旨在宣示禁止水沙連六社之社首社丁不得藉官索詐,向番民強索財物或剋扣屯丁糧餉,違法即依法嚴處。究因當時有水沙連社丁首石天開,擅自將水沙連六社所產的青苧、茶葉、筍干、木材、牛隻,向番眾抽佣勒索,並將社內物件、田園佔為己有,中飽私囊,因此,官府明令禁止石天開再藉機勒索外,並勒碑告示番眾,如果類似勒索事端發生,可立即控官,嚴予查辦。此碑可做為清末實施「開山撫番」政策的最佳歷史見證。  

至於「長濟義橋碑」的歷史故事,則是清光緒年間,集集街仕紳林天龍、陳長江等人,對於集集草嶺腳下濁水溪,每逢春夏之間洪水暴漲,民眾出入不方便,乃籌資捐助購買土地,先買劉烏田水田一段,約二甲餘地,全年計共租粟四十石,以為義渡之費用。

另架設竹木為「長濟義橋」簽報當時埔里社通判劉威,劉威獲知批示並立告示申明,要求地方人士公置長濟義橋田產,作為渡船經費,嚴禁筏夫收取渡資,更不可以藉端勒索,清光緒18年(西元1892)2月將告示勒刻,碑為砂岩陰刻。碑長122公分,寬58公分,厚13公分。兩塊碑俱已字跡斑駁、風化。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