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左右看:經濟發展政策的矛盾現象

立報/本報訊 2013.12.19 00:00
左看:資本與就業脫勾

從一般政治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個合理而成熟的政治控制系統應是能持續有效地掌控社會各種矛盾,而要做到這點,這政治控管系統本身應是有高度整合性,其政策擬議與執行都有內在一貫性與一致性。否則,若這政治系統本身就矛盾叢生,又哪能有效管理外部社會矛盾?

以此來看,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勞工就業兩相分割的現實,就鮮明地反映了我們的國家機器內部是何其的自我矛盾。

職司管理全國勞工事務的勞委會,於近年積極推動幫助弱勢民眾自立經營與就業之「多元就業方案」,且鼓勵各地工會幹部(尤其是無固定雇主之職業工會)觀摩學習,看看許多自我僱用之多元就業勞工是否可從中找到新的就業之路。勞委會此舉當然無可厚非更有其正面意義。

但奇怪的是:提供就業機會難到不是經濟部、經建會該做之事?難道說,職司全國經濟發展的經濟部、經建會所謀劃、指導的經濟發展只是不斷地擴大資本支出與資本利得,而與擴大勞工就業沒有什麼實質關係,所以才導致勞委會居然扮演起提供就業機會的角色?事實上,正是如此!主流經濟越是強調發展、繁榮,就越是與廣大勞工就業無關,或甚少關聯。

台灣分裂的經濟與就業現象,又何止反映政府內部的矛盾?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右看:回歸老二主義

台灣經濟發展與就業日益脫勾,似乎已成了客觀趨勢。

如何使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就業後的工作品質、職場前景聯繫起來?這問題所牽涉的各方複雜變數,根本不是政府所能掌握承擔的(若政府是萬能,那台灣就是僵硬的計畫經濟體,根本難以立足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之中)。

政府能夠做的,只限於基礎建設、基本政策方向而已。在這方面,就短、中期來說,至少有兩大政策應儘速調整、到位。

其一,儘速與中國大陸發展全面、深厚經貿關係,讓兩地人才互通有無、市場合一,這是短期治標之策。

其二,中長期來說,台灣應走「老二主義」路線,即不要妄想搞世界品牌,而是扎實地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做好大中華經濟圈內的中堅角色。因此,政府應重新走回、做好技職專業教育。每年扎實地培養5千個餐飲業領班、廚師或中階工藝技術者,要遠比培養一個「李遠哲」要好得多。與其去爭全球5百大,不如老實地做好自己所需的教育資源。

政府過去20餘年來,就是限於這種自我矛盾中,不切實際地爭取台灣品牌,卻不知自己本份來踏實扎根。

如此矛盾取向,當然導致了經濟發展與就業脫勾的奇怪現象。

陳安君/大學教師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