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向她們看齊 女科學家故事出版

立報/本報訊 2013.12.17 00:00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為鼓勵更多女學生投入科學研究,《遠見雜誌》出版的新書收錄18位台灣傑出女性科學研究人員的生命故事,希望激發女性學子的科學視野及興趣。

儘管男女有均等的受教機會,但女性從事科學研究,在台灣仍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為了破除社會性別的刻板印象,新出版的《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希望藉由樹立典範的方式,替更多年輕女性開拓更寬廣的人生選項。

記錄18位科學獎得主

新書收錄的18位女性科學家,全是「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得主,該獎項是由台灣萊雅公司、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和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舉辦,2008年開辦至今已有18位得獎者。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原始獎項有「傑出獎」(獎金60萬)及「新秀獎」(獎金12萬),為了獎勵表現優異的博士班女學生,另外又設立「孟粹珠獎學金」。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是目前國內唯一獎勵女性科學研究人員的科學獎項。

傳統觀念 限制女性發展

傳統觀念裡,女性不被鼓勵進入科學領域;但根據日前公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教育部及國科會表示,台灣男女學生的數學與科學素養並無顯著差異。所以《遠見雜誌》總編輯楊瑪利表示,沒有社會制約、沒有社會刻板印象,台灣會有更多女科學家出頭。

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蕭寧馨指出,面對大環境可能力不從心,所以女性不被鼓勵從事辛苦的科學研究工作。但她認為,這些善意、關心與愛護,反而會讓女性的發展受到限制。

中研院院士王瑜則認為,女性從事科學研究其實享有「細心」及「耐心」的優勢。她發現,不只是女學生的「抗壓性」高於男學生,女性出社會工作以後,即使工作家庭兩頭燒,還是可以妥當地取得平衡。

雖然科學是一門艱深的研究,曲高和寡不易推廣,但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認為,將台灣科學家的故事集結成冊,有助於讓科學發揮更大的滲透力及影響力,讓更多的年輕女學生認識典範,鼓勵更多女性投入科學研究。為此,台灣萊雅也贈送教育部3千本《她們,好厲害》,鼓勵女高中生勇於追夢。

投身研究 需家人支持

儘管女性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是傳統偏見,但出席新書發表會的女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投身科學領域需要家人的後盾。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張美惠表示,工作充滿困難及壓力,幸好有先生的支持。她說,專心投入研究,唯有先安頓好家庭,其中的關鍵是充分的溝通。

清華大學校長吳妍華也表示,夫妻互相扶持相當重要,自己也是有賴先生的支持。另外,孩子的照顧也是一大問題。她說,自己是因為有長輩幫忙照料,如果女性要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政府的托育政策會是關鍵。

王瑜本身雖無家累,但所幸有母親的照顧,成為她的助力。她認為,台灣有不錯的大環境,只是女性進入職場以後,通常面臨支援不夠的情形。她相信,如果可以妥善解決照顧孩子的問題,大環境會更友善。

王瑜表示,雖然以色列是多子化社會,但婦女可以照常工作。她說,以色列的社區提供良好的孩童照顧制度,專職的家庭主婦可以幫忙多帶幾名孩童,這個成功的制度在以色列行之有年,值得台灣借鏡學習。

教部規劃 增進科學素養

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為增進中小學的科學素養,教育部經過4年規劃,自明年開始,凡欲取得國小教師執照者,一律加考數學,才能通過師資培育鑑定。

除此之外,教育部今年安排女科學家到7所高中女校演講,共8百名學生參與;未來也已規畫至8、9所學校演講,預計有1千名女學生參與。另外,教育部的科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繼續吸取國外經驗,希望增進學生的提問、動手做及團隊研究的能力。

(圖說)17日的新書發表會上,3位傑出女科學家各自分享自己投身科學工作的經驗談。左起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台灣萊雅公司總裁陳敏慧、中研院院士王瑜、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與台大醫院肝癌研究中心主任張美慧。(圖文/楊子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