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情緒控制的奧妙

立報/本報訊 2013.12.16 00:00
PanSci泛科學網

作者:Y. M. Huang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情緒的起伏,負向情緒尤其會對於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在面對負向情緒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重新評估,有些人選擇淡定處理。但究竟哪一種情緒調控的方式比較好呢?

過去已經有研究顯示,情緒調控的方式,其實和情緒的強烈程度,以及個人的性格,都會有所影響。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是專注在日常生活中壓力源的不同,是否也會影響個體情緒調控的能力。

研究者請實驗參與者回報他們生活中的壓力源,並由另一群實驗參與者評定不同壓力源可否控制的程度,再計算出每位實驗參與者壓力源的可控制程度。這些實驗參與者被要求觀看會三段誘發悲傷的影片,在觀賞其中一段影片的時候,他們會被要求要重新評估,也就是說要將影片評估為較不悲傷的。實驗參與者在有無重新評估時,所感受的悲傷程度來評估他們的重新評估能力,如果兩種情境下感受的悲傷程度差異性越大,顯示他們有越好的重新評估能力。他們另外利用貝式憂鬱量表來測量他們的憂鬱程度。

結果顯示,若壓力源是較不可控制的,則實驗參與者情緒重新評估的能力越好,他們所感受到的憂鬱程度越低。但若壓力源是較可以控制的,則實驗參與者重新評估的能力越好,他們所感受到的憂鬱程度越高。

這結果其實相當合乎邏輯,因為當壓力源是可以控制的,而個體卻傾向選擇不直接面對這些壓力源,而是重新評估情境,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反而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但若壓力源是較無法控制的,只能選擇適應,而重新評估就是一種適應能力的展現,因此當個體重新評估的能力越好時,則越能夠適應,憂鬱程度自然比較低。

總結,不同人在面對負向情緒時,不見得用同樣的方法都有用;之前也介紹過,針對憂鬱症的病人,其實也是需要對症下藥,才能對他們的憂鬱狀態有所改善。所以,下次要幫助你朋友走出悲傷時,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你自己的方法,因為那可能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